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王瑞虎研究員課題組在離子聚合物衍生復合材料光催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9-03-0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利用太陽能光催化技術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為解決全球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提供了一種有前景的方法。負載貴金屬納米粒是一種常用的光催化劑,然而金屬納米粒由于其高的表面能,在制備和催化應用過程中容易發生團聚而失活,如何提高貴金屬納米粒和載體的作用,實現貴金屬的高效利用仍然是制約其迅速發展的瓶頸。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603228, 21673241 和 21471151)和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XDB20000000)的資助下,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瑞虎研究員課題組選用離子聚合物包裹的二氧化鈦納米片復合材料,通過離子交換技術將釕離子均勻分布在離子聚合物中,從而有效抑制高溫焙燒過程中釕納米粒子的團聚,原位得到小尺寸、高分散的超細金屬納米粒。同時,生成的氮摻雜碳不僅提高了催化劑的導電性,降低了肖特基能壘,促進了光生電子從激發態釕納米粒向二氧化鈦表面轉移,還增強了反應底物分子的吸附和釕納米粒的活性,使水介質中光催化醇氧化反應的活性提高了4倍以上。該催化材料具有極好的穩定性,多次循環使用后納米粒的尺寸、分布和晶面等都沒有發生明顯變化。
該研究有效解決了金屬納米粒在高溫焙燒過程中團聚和分散的問題,為碳負載的超細納米粒的合成提供了新途徑。
該論文第一作者為鐘鴻助理研究員,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Energy Environ. Sci. 2019, 12, 418-426。
論文鏈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pdf/2019/EE/C8EE02727G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昆山杜克大學林欣蓉/復旦大學陳茂 JACS:滲透離子簇促進聚合物離子傳導 2025-06-06
- 天津大學劉文廣教授/楊建海教授團隊 Small:“溶劑極性誘導”策略制備兼具強韌、高阻尼、抗凍性的超分子兩性離子聚合物有機凝膠 2025-05-27
- 西工大李鵬教授課題組 Sci. Adv.:可選擇性殺滅ESKAPE耐藥菌的含氟兩親性陽離子聚合物 2024-09-01
- 華南理工大學謝從珍/王瑞團隊 Adv. Mater.:金屬納米粒子引導電荷消散的非線性電導材料 2025-01-15
- 南卡羅來納大學王輝教授課題組《ACS AMI》:聚多巴胺膠體粒子 - 具有光熱性能的貴金屬納米催化劑載體 2022-04-14
- 寧波大學孫巍副教授團隊:模板化自組裝法制備雙金屬納米粒子多級超結構陣列 2020-04-02
- 吉林大學李莉娜課題組 ACS Macro Lett.:基于四苯乙烯的多孔芳香框架的增強光催化性能 202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