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的含油污水被排放,同時海洋原油泄漏事件頻發,對生態環境和人類的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油水分離作為世界性難題一直是工業界和科學界關注的熱點。利用膜分離技術來實現油水分離被認為是最具前景的分離手段之一,然而,傳統的膜分離材料在油水分離過程中易發生膜污染,導致膜通量和分離效率急劇降低,且傳統分離膜在選擇性/滲透性方面很難做到最優化,高選擇性和高滲透性往往難以兼得。因此,構建抗污染且有效打破“選擇性-滲透性權衡效應”的分離膜是實現高效油水分離的關鍵。
林立剛研究員團隊提出一種基于聚輪烷(PR)動態結構的膜改性策略(圖1),設計了滑動超分子聚合物刷(SSPB),并通過疊氮化物-炔烴點擊化學反應將其引入膜中,同步提高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膜的滲透性、選擇性和防污性能。聚輪烷具有長的線性結構,沿著其線性聚乙二醇(PEG)主鏈有許多自由滑動和旋轉的環糊精環狀分子(α-CDs),將其引入膜中后,具有親水/疏油的自移動“分子籠”三維結構形成具有高滲透性、抗污染的“動態”表面,“動態”表面有效地減少了膜表面與油和蛋白質的直接接觸,防止了油滴和蛋白質的粘附,同時,SSPB特異結構可主動排除油分子、捕獲水分子,這有助于水分子通過膜,進而提高膜性能。
圖1(a)EVAL-SSPB膜示意圖,(b)(c)EVAL-SSPB膜油水分離過程示意圖
當油滴與膜表面接觸時,EVAL-SSPB膜表現出水下油滴快速滑移行為。所有重復實驗表明,EVAL-SSPB膜表面沒有明顯的油粘附(圖2a)。EVAL-SSPB膜表面與油之間的粘附力較低,導致油滴滑下表面。相比之下,EVAL膜表面的油滴保持半球形,并且長時間油滴沒有移動跡象(圖2b),很難從表面去除附著的油。如圖2d所示,油滴在EVAL-SSPB膜表面保持球狀,油接觸角大于150°,表現出水下超疏油性。經過錯流過濾,用去離子水清洗膜2h,圖2c顯示了油污染前后EVAL和EVAL-SSPB膜的污染情況,EVAL膜表面沉積了大量的紅色染油,而EVAL-SSPB膜表面的污垢較少。
圖2油滴(染成紅色)分別從(a)EVAL-SSPB膜表面和(b)EVAL膜表面滑動照片;(c)油污染前后的膜表面;(d)EVAL-SSPB膜的油接觸角
此外,膜的穩定性在實際油水分離中起著重要作用,如圖3所示,EVAL-SSPB膜經過15個循環后仍能保持水下超疏油性能,膜的油水分離率仍大于95%,這表明該膜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可重復利用性。
圖3 EVAL-SSPB膜對SDS水乳狀三氯甲烷的穩定性
經過過濾后,EVAL-SSPB膜的純水通量恢復率為81%,而EVAL膜的純水通量恢復率僅為67.1%,表明EVAL-SSPB膜對牛血清蛋白具有良好的防污性能(圖4a)。同樣對于分離油水乳狀液,對油的防污性能也很重要。本工作還制備了EVAL-40%辛醇和EVAL-alk膜,比較其油水分離效果,這兩種膜在分離過程中通量都出現了急劇下降,這歸因于未過濾的油滴逐漸粘附并沉積在膜孔上,導致膜孔堵塞(圖4d),然而,EVAL-SSPB膜過濾后濾液變得非常清澈,表明油和SDS已成功地從乳液中去除,并且其水通量和油水SDS通量均高于其它膜,如圖4c,簡單的水洗可使膜的初始通量幾乎完全恢復(FRR=97–99%)。我們得出結論:EVAL-SSPB膜表現出優異的油水乳液分離性能,有效地打破“選擇性-滲透性權衡效應”,這得益于PR的特異結構及其對水傳質通道和分子之間粘附力的優化。
圖4 分離過程中不同膜的滲透通量隨時間的變化:(a)BSA和(c)大豆油水乳狀液;(b)BSA通量和BSA截留率;(d)大豆油水乳狀液通量和截留率。
以上相關成果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19, DOI: 10.1021/acsami.9b08865.上。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天津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博士生馬思思,通訊作者為林立剛研究員。
- 神戶大學Hideto Matsuyama教授團隊 AM: 等級多孔超雙親性 Torlon 膜的制備與可切換油水分離研究 2025-03-28
- 哈工大邵路教授團隊 Sci. Adv.:用于超快油水分離的可生物降解靜電紡絲超親水納米纖維膜 2023-08-31
- 武漢紡大劉延波教授、清華危巖教授與合作者 Fuel綜述:開發用于油水分離的納米纖維氣凝膠的最新進展 2023-08-07
- 陜科大白陽團隊《Small》:可用于水下傳感的耐久型聚輪烷水凝膠傳感器 2024-10-11
- 長春應化所張強研究員課題組與合作者《Adv. Mater.》: 拓撲水凝膠腦神經電極用于腦信號監測、神經調控和中風治療 2023-12-06
- 浙江大學黃飛鶴/李光鋒團隊聯合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Jonathan L. Sessler教授和浙江工業大學朱藝涵教授Science Advances: 配位硼氮鍵驅動自組裝構筑聚輪烷單晶 2023-07-12
- 東華大學肖茹教授團隊《ACS Nano》:表面潤濕性可控的有機-無機復合納米纖維氣凝膠 20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