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薄膜光伏,尤其是基于非富勒烯體系的薄膜光伏,是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的熱點研究方向。新材料的開發(fā)與器件的優(yōu)化,不斷推動器件性能的發(fā)展,迄今已實現(xiàn)超過17%的能量轉化效率,接近應用水平。中國在此研究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國內多個課題組在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中取得了快速發(fā)展。
全聚合物體系因其溶液黏度高,機械性能好,結晶性較小分子弱等特點非常適用于印刷器件的制備。目前大多數(shù)的研究采用旋涂方法制備活性層薄膜,該過程在物理本質上極大地區(qū)別于工業(yè)印刷,尤其是在形貌控制及其對應的光電轉化過程中,造成薄膜形貌與器件性能在本質上的區(qū)別,因此很難將旋涂工藝轉移到工業(yè)應用上。
基于此,上海交通大學劉烽教授團隊選用了當前高效的全聚合物體系(PTzBI-Si:N2200),采用狹縫涂覆的制備方法,通過加工溶劑的選擇及不同的后處理方式(熱退火、溶劑退火)將共混膜形貌鎖定在合適的動力學路徑中,并最終實現(xiàn)了11.76%的能量轉換效率,這是目前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體系報導的最高效率。
圖1. 不同加工溶劑和后處理方式的活性層形貌圖(AFM、SNOM、TEM)
研究發(fā)現(xiàn),聚合物材料在2-甲基四氫呋喃(MTHF)溶劑中的堆積性相比于氯苯中更好,同時這種在溶液中的聚集狀態(tài)在可以很好的轉移到薄膜中,并誘導形成多尺度相分離形貌(圖1),最終獲得高效率器件。這當中的關鍵在于相分離和結晶之間的平衡。合適的加工溶劑可以有效調控聚合物在溶液中的聚集,印刷成膜后,聚集態(tài)作為種子誘導聚合物結晶,最終形成了結晶纖維網絡,并浸沒在非晶態(tài)中。這種形貌有效提高了激子分離并實現(xiàn)高的載流子傳輸,提高了器件的短路電流和填充因子。同時,這種多尺度的相分離形貌還具有很好的穩(wěn)定性。利用掠入射廣角X射線散射(GIWAXS),共振軟X射線散射(R-SoXS),透射電子顯微鏡(TEM),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SNOM)和原位GIWAXS/GISAXS等手段,對BHJ薄膜的形貌及其形成過程進行了表征,建立了結構-性能的對應關系(圖2、圖3),深入理解活性層形貌結構與器件性能的構效關系,最終構筑高效率印刷薄膜器件。
圖2. 純膜及共混膜在不同加工條件下的GIWAXS圖和加工條件與晶體尺寸、相分離尺度及器件參數(shù)的對應關系
圖3. BHJ成膜過程的原位GIXD分析和形貌形成過程示意圖
上述成果發(fā)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論文的第一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博士后朱磊,通訊作者為劉烽教授。
- 西工大劉劍剛教授團隊 AFM:揭示準平面異質結全聚合物光伏電池形貌演變機制 2025-03-20
- 哈工大何思斯/浙大范修林 Nature子刊:未來電池新方向 - 綠色環(huán)保的柔性全聚合物水系電池,讓能源“用得久”、設備“穿得起” 2024-12-16
- 同濟大學鄭威、南昆大宋平安 Adv. Mater. :由貽貝啟發(fā)、自愈合、高效的全聚合物防火涂料 2024-09-02
- 南昌大學/江西師大陳義旺課題組 AM:通過圖案半月板控制溶液流動有助于延長激子擴散長度-準平面異質結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接近20% 2025-05-22
- 南科大何鳳教授、華科大邵明教授 Angew:新型柔性連接電子受體助力高性能可拉伸有機太陽能電池 2025-03-13
- 西工大劉劍剛教授團隊 AEM:控制第三組分分布實現(xiàn)高性能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 202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