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增強聚醚醚酮樹脂基復合材料(CF/PEEK)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潛水器、核工業和石油開采等領域。但PEEK優異的耐熱性和化學穩定性也帶來了一個“老、大、難”問題:CF/PEEK復合材料的界面性能較差。近30余年來,研究者們從成型工藝、樹脂基體改性、纖維處理和上漿劑等方向出發,意圖解決這個問題。但是,良好的浸潤性、耐熱性、化學穩定性、與樹脂基體的相容性以及工業化連續生產的能力難以兼得,研究者們不得不進行取舍。
為了兼得魚與熊掌,王貴賓教授課題組提出使用結晶性PEEK自身作為上漿劑的理念。在實施過程中,將PEEK轉化為一種可溶性的聚合物前驅體,對纖維進行溶液上漿。此前驅體能夠迅速高效地水解為結晶性PEEK,最終獲得結晶性PEEK上漿的碳纖維(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方法不但兼顧上述種五種需求,而且大幅提高了CF/PEEK的界面剪切強度(IFSS)。
圖1. 上漿過程示意圖與復合材料結構示意圖
研究團隊探討了上漿劑分子量和濃度對CF/PEEK界面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溶液中聚合物對纖維表面的浸潤能力是影響IFSS的主要因素,并以此為依據,獲得了最佳上漿劑配方(結果如圖2 所示)。在該配方下CF/PEEK的IFSS達到了83.13 MPa,相比無上漿劑碳纖維提高91.46%,是目前此類研究中最有效的界面提升手段之一。
圖2. 上漿劑分子量與濃度對IFSS的影響
為了驗證產品的耐熱性和化學穩定性,研究團隊將結晶性PEEK上漿的碳纖維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80℃下超聲處理2h,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顯示上漿層僅有少量剝離。此外,界面改性的CF/PEEK在去離子水和NMP中,80℃下老化72h,其IFSS保持率分別為91.20%和85.40%,表現出優異的耐熱性和化學穩定性(如圖3所示)。
圖3. 改性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的耐熱性與耐溶劑性
以上成果以通訊的形式發表在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DOI:marc.202000001)上。論文的通訊作者為王貴賓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為欒加雙副教授。
論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marc.202000001
- 北化賈曉龍教授、楊小平教授團隊 Compos. Part B:上漿劑在碳纖維復合材料成型過程中的跨尺度演變及作用機制新發現 2024-09-19
- 大連理工大學蹇錫高院士團隊引領界面層設計革新 - 創新技術助力高溫環境下的CFRP性能提升 2024-04-22
- 南科大熊異助理教授、葛锜教授團隊 Nat. Commun.:連續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4D打印的精確控制電熱折紙 2024-03-18
- 川大梁坤能副教授和鄧怡研究員團隊 Small:糖尿病植入相關感染的新療法 - 級聯放大治療能力的多功能生物異質結酶工程植入物 2025-01-04
- 四川大學梁坤能、鄧怡 Nano Today:葡萄糖門控的聚醚醚酮植入體用于“酶促氣體療法”促進糖尿病感染的骨結合 2024-11-06
- 中山大學沈慧勇/吳丁財教授團隊 AFM:具有動態抗菌、促成骨活性的多孔聚醚醚酮骨植入物 2023-09-07
- 北京工商大學楊彪教授團隊:新機理增強PLLA結晶能力及耐熱性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