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師范大學藥學院謝恬教授團隊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陶偉教授團隊合作在生物材料&納米技術領域權威期刊Nano Today發表了題為“Ultrasound mediated therapy: Recent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in nanoscience”的綜述論文,重點介紹了基于生物材料的聲動力療法(Sonodynamic Therapy; SDT)在疾病治療(包括癌癥、心血管疾病、細菌感染等)中的最新進展與挑戰。
光治療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在治療各種疾病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但這種光激活策略的主要缺點是組織穿透深度低。低強度超聲以其無創、穿透組織能力強的特點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可以有效地克服光的組織穿透性差的問題。聲動力治療(SDT)作為一種由光動力治療(PDT)衍生而來的新型無創治療模式,涉及低強度超聲和聲敏劑的結合,克服了光活化和光毒性的淺穿透深度問題。幾十年來人們對其應用和基本機制進行了大量研究,其也在科學研究和臨床方面都占有基礎性地位。作為一種對各種疾病具有巨大潛力的創新治療方式,大量不同的聲敏劑的出現也進一步證實了SDT的有效性。
SDT有許多獨特的優點,被認為是傳統疾病治療的一種潛在的替代策略。只有當聲敏劑和無毒超聲刺激結合時,SDT療效才會顯現,即產生聲毒性和細胞毒性自由基,殺傷病灶細胞,從而有效治療疾病。因此,與傳統治療相比,副作用顯著減少。目前,盡管出現了一些頗具前景的基于SDT的預臨床案例,但由于SDT的一些局限性和缺點,其臨床試驗仍有待進行。最可能的原因是,由于SDT還沒有開發出完全令人滿意的聲敏劑。盡管傳統的有機聲敏劑分子在SDT的應用中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其組織積累差、生物利用度和穩定性低、易被機體清除和排泄,嚴重限制了其進一步的臨床轉化率。
圖1. 聲動力治療(SDT)原理圖
圖2. SDT對多種疾病的應用以及與其他治療方式的協同作用的示意圖
生物材料和納米技術的發展為SDT帶來了福音,因為它在克服這些典型缺陷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將基于生物材料的納米技術與SDT結合可以有效地提高SDT的效率,并可能從根本上扭轉傳統SDT的缺點,為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療方案鋪平道路。盡管SDT從生物材料和納米技術的發展中獲得了巨大的好處、也提供了通過擴大SDT的效率來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替代方法。然而,基于生物材料聲敏劑的SDT仍處于早期階段,其高治療效果背后的機制尚未完全揭示。因此,本綜述就SDT在納米科學和生物材料領域的機制、涉及的多種疾病以及與其他治療模式相結合的協同效應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綜述。同時,還對基于納米聲敏劑的發展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討論了其潛在的限制及未來的展望,有望促進SDT的早期臨床轉化。本論文系統性地為促進SDT的早期臨床應用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為生物材料和納米醫藥創新驅動發展明確了研究路徑。
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歐陽江博士,杭州師范大學藥學院謝恬教授和哈佛大學醫學院的陶偉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全文鏈接:
Ouyang J, et al. Ultrasound Mediated Therapy: Recent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in Nanoscience. Nano Today 2020, 35, 100949.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748013220301183
- 哈佛醫學院陶偉教授團隊 Nat. Commun.:納米聲敏劑介導的聲動力療法增強抗腫瘤療效和免疫 2023-12-13
- 中科院納米能源所李琳琳&王中林團隊 ACS Nano:具有壓電電子效應的納米聲敏劑用于增強腫瘤聲動力治療 2022-06-30
- 澳門大學代云路課題組 Nano Today:結合了聲動力療法與 cGAS-STING 通路的多酚納米佐劑增強癌癥免疫療法 2022-01-29
- 武漢輕工大學朱鏈/未本美、湖北工程學院汪海波 Polym. Rev.: 膠原生物材料的最新進展 - 從提取、交聯到組織再生 2025-03-21
- 西南大學李楠楠課題組 Nat. Commun.: 發現一種聚合水凝膠 - 幫助有益菌促進植物生長并適應酸性土壤 2025-02-21
- 浙大王征科課題組《Adv. Sci.》綜述:生物材料在角膜再生中的應用 2025-01-02
- 上海交大龐燕/李瑾/林明/范先群《Adv. Sci.》:納米技術在治療眼表化學性損傷方面的研究進展 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