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1日,空軍軍醫大學金巖、劉世宇團隊和西安交通大學陳鑫團隊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以封面形式發表了題為“Modular immune-homeostatic microparticles promote immune tolerance in mouse autoimmune model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構建模塊化免疫調控型微球,在多種自身免疫疾病模型中成功誘導抗原特異性Tregs及免疫耐受,顯著緩解疾病癥狀。
圖1 Sci Trans Med 封面發表本文
免疫穩態失衡會導致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生。調節性T細胞(Tregs)是一種具有誘導和維持免疫耐受功能的T細胞亞群,可用于免疫穩態失衡的治療。然而,在體內使用非特異性Tregs治療自身免疫疾病可能導致系統性免疫抑制,因此,誘導抗原特異性Tregs是疾病治療的最優選擇。盡管抗原特異性Tregs在自身免疫疾病動物模型中顯示出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在臨床中的積極療效尚未被廣泛報道。這可能由于在疾病狀態T細胞過度活化的炎性環境中,Tregs可失去免疫調控活性,導致治療失敗或疾病復發。因此在利用Tregs建立新的免疫穩態之前,應首先清除過多的活化T細胞,打破已失衡的免疫狀態。以往研究通過輻射破壞免疫系統或使用抗體減少活化的T細胞,但此類方法存在很大的脫靶風險。因此,亟需建立時序化、安全、有效誘導抗原特異性Tregs并重建免疫穩態的新策略。
圖2 IHMs誘導抗原特異性免疫耐受模式圖
為清除疾病個體中過量活化的T細胞并誘導Tregs,研究者合成了一種耦合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FasL和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模型(EAE)自身抗原MOG35-55的免疫調控型多級微納材料(IHMs)。IHMs的多級結構能快速釋放MCP-1趨化活化的T細胞,并通過FasL誘導T細胞凋亡,以大量清除活化的T細胞;隨后,巨噬細胞對凋亡細胞的吞噬會促進TGF-β的分泌,促進T細胞向Tregs方向分化。在Tregs分化的過程中,MOG35-55被進一步釋放,在EAE模型中實現了抗原特異性Tregs的誘導。IHMs的構建基于模塊化設計,其中MCP-1模塊、FasL模塊及MOG35-55模塊可更換,以滿足不同疾病的治療需求。為驗證這一理念,研究者將MOG35-55替換為一型糖尿病模型(NOD)的自身抗原GAD524-543或空載模塊,在NOD模型及腸炎模型中同樣實現了抗原特異性/非特異性Tregs的誘導。研究發現,通過有效清除過量活化的T細胞并誘導Tregs生成,IHMs可在小鼠結腸炎模型中明顯減輕結腸炎癥狀,同時在EAE及NOD模型中顯著緩解自身免疫疾病癥狀。
綜上,該研究成功構建了一種通過清除活化T細胞誘導免疫耐受的多級微納材料,并基于模塊化設計,在不同自身免疫疾病模型中誘導抗原特異性Tregs,為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療提供新策略。
以上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知名學術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21,IF=16.3)。該研究工作由空軍軍醫大學金巖教授、劉世宇副教授團隊和西安交通大學陳鑫研究員團隊合作完成。金巖教授、劉世宇副教授、陳鑫研究員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西安交通大學陳鑫研究員、空軍軍醫大學博士研究生楊曉姍、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研究生袁萍耘、空軍軍醫大學劉世宇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
論文信息
Xin Chen*#, Xiaoshan Yang*, Pingyun Yuan*, Ronghua Jin, Lili Bao, Xinyu Qiu, Siying Liu,
Tao Liu, John Justin Gooding, WanJun Chen, Guozhen Liu, Yongkang Bai, Shiyu Liu*#, Yan Jin#. Modular immune-homeostatic microparticles promote immune tolerance in mouse autoimmune models.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w9668.
原文鏈接 https://stm.sciencemag.org/content/13/584/eaaw9668
- 吉林大學劉鎮寧教授/王冰迪博士團隊 Adv. Sci.:亞精胺功能化可注射水凝膠減輕炎癥反應,促進急性和糖尿病傷口愈合 2024-04-17
- 弗萊堡大學Prasad Shastri實驗室《Adv.Sci》綜述:連接3D生物打印和臨床轉化的生物橋梁 2021-12-08
- 浙大周民團隊Nano Today:細胞膜修飾牙齦卟啉單胞菌用于腫瘤微環境免疫調控和光熱免疫治療 2021-10-12
- 哈工大冷勁松院士團隊 ACS Nano 綜述:智能聚合物微球的制備、微觀結構、激勵響應特性及其應用 2025-05-09
- 東南大學張天柱教授團隊 JCR: 開發載間充質干細胞的微球模塊用于腹壁缺損的修復 2025-04-03
- 浙理工邵建中、黃益/蒙納士大學San H. Thang《Small》:RAFT乳液聚合制備嵌段共聚物膠體微球構建液態光子晶體 202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