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紙技藝是一類富有潛力的工程技術,但往往只能應用在軟質可變形的材料上。玻璃材料具有優良的物理化學性能(如光學透明度高、硬度大、耐物理/化學腐蝕等),因此應用非常廣泛。具有復雜三維形狀的玻璃生產附加值高,但相較于聚合物和金屬,其加工手段有限。傳統玻璃制備工藝一般需要高溫熔融或化學刻蝕。目前,3D打印,作為一類較為先進的復雜形狀玻璃制備方法,往往受限于層層打印的機理,成型時間長,打印過程需要支撐,且材料表面粗糙度高,需要進行后續拋光。
受折紙技術的啟發,謝濤教授團隊制備了納米二氧化硅-動態共價聚合物復合薄膜。復合材料要滿足以下兩個要求:
-
第一,復合薄膜需要保持經過折紙技術變形后的形狀,即使在后續的高溫熱解和燒結過程中也不能發生變形;
-
第二,復合薄膜需要能夠像紙一樣具有可折疊的能力,以便進行后續變形。
為滿足第一個要求,通過折紙成型后,團隊利用空穴效應-動態鍵交換的物理-化學協同塑化機理來固定薄膜的三維形狀。其中,物理塑化機理為,在外力作用下,無機顆粒-聚合物復合材料往往會發生顆粒-基體表面解吸附并產生空穴,從而固定形狀。利用物理塑化機理固定的形狀,其固定率較低,但可以在常溫條件下直接成型。而化學塑化機理為,聚合物基體中的動態共價鍵可以在特定條件下(例如:高溫)被激活并交換,從而固定形狀。利用化學塑化機理需要在高溫條件下(130 °C)進行酯鍵交換并成型,但是其形狀固定率較高。因此,研究團隊可以根據最終的形狀選擇不同的塑化機理,提高了形狀制備的自由度。
圖1. 三維透明折紙玻璃的制備過程。 a 制備流程的圖示。b 通過塑化實現永久形變的兩個機理。c 側鏈懸掛羥基的動態聚酯網絡。d 三維透明玻璃羽毛。標尺:1 厘米。e 玻璃羽毛在600度下的耐熱性。標尺:1厘米。
為滿足第二個要求,復合材料需要具備一定力學性能(如模量和拉伸性能),來應對后續的變形過程。因此,研究團隊對復合材料的納米顆粒含量進行了探究,并最終確定了具備適宜力學性能的復合材料。固定形狀后的復合薄膜經后續熱處理,即可得到具有復雜三維形狀的透明玻璃。如圖2所示,“紙鶴”是利用物理塑化機理制備,而“花瓶”和“花”是利用化學塑化機理制備。相比于3D打印,本工作報道的加工方法成型速度快,無需支撐,且表面粗糙度低,拓寬了復雜三維玻璃成型的思路。
圖2. 透明折紙玻璃的實物制備。標尺:1厘米。
該工作利用化學塑化和物理塑化的協同作用,簡便高效地制備了具有復雜三維形狀的透明玻璃材料。該研究成果未來有望應用于復雜玻璃器件制備。相關工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Transparent origami glass, Nat. Commun. 2021, 12, 4261)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浙江大學化工學院博士生徐洋,通訊作者為謝濤教授和鄭寧博士。
原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4559-x
Transparent origami glass
Yang Xu, Ye Li, Ning Zheng, Qian Zhao, Tao Xie
Nat. Commun. 2021, 12, 4261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455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