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常見的聚合物,如纖維素和淀粉等,在聚集狀態下,受到紫外激發時有明亮的熒光,這種獨特的現象叫做簇發光(CTE)。室溫磷光(RTP)材料因具有長壽命持久發光的特性,適用于光學記錄、防偽、生物成像等應用,正引起廣泛的關注。但是,由于CTE材料的三線態激子不穩定,如何賦予CTE材料具有RTP性能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研究。時至今日,以聚合物為客體,通過與主體摻雜實現三線態的調控研究尚屬空白,需要開發具有CTE性質的新型聚合物,并闡明摻雜于小分子主體中的RTP機理,將會推動相關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在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線發表題為“Clusterization-Triggered Color-Tunable 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from 1,4-Dihydropyridine-Based Polymers”的研究文章。作者通過三鍵多組分聚合反應構建了具有CTE性質的聚合物,以其為客體與剛性主體二苯甲酮進行摻雜,通過調節比例和分子量調控團簇的大小,從而利用CTE性質實現了顏色可調RTP,最大發射可達645 nm。
作者以二乙炔酯、苯甲醛和苯胺衍生物作為原料,通過一鍋法無金屬催化多組分聚合反應合成了一系列1,4-二氫吡啶聚合物(PDHPs),在確定聚合物結構的同時,闡述了聚合反應機理。
圖1. 合成及機理路線
基于光物理性能的研究,證明PDHPs具有CTE性質。進一步研究發現,該聚合物和其模型化合物均在77 K下顯示有余輝,而且聚合物具有更低的三線態能級,表現出更長波長的磷光發射,表明該聚合物能夠通過聚集態結構設計實現RTP。
圖2. 聚合物光物理性質
為此,以PDHPs為客體,利用主體基質二苯甲酮的剛性與易結晶性,通過熔融共混獲得摻雜體系,實現了RTP。動態和靜態光散射分析表明,聚合物客體在55 oC熔融主體中以不同大小團簇形式呈現聚集狀態,從而在室溫時二苯甲酮限制了PDHPs非輻射能量轉移,增加了系間竄躍,而團簇尺寸對PDHPs發光性能起到決定性影響。
圖3. 動態和靜態光散射
最后,作者發揮PDHPs的CTE性質,通過改變客體的比例及利用不同的激發波長,實現顏色可調的磷光發射,展示了其在防偽方面的潛在應用。
圖4. 聚合物顏色可調RTP示意圖
綜上所述,通過二乙炔酯、苯甲醛和苯胺衍生物的無金屬催化MCP一步合成了具有CTE性質的PDHPs。通過調節PDHPs在二苯甲酮中的團簇比例與尺寸,實現了顏色可調的RTP。這項工作不僅發展了MCP,豐富了功能聚合物種類,也填補了以聚合物作為客體的磷光摻雜體系的空白。
北京理工大學博士生任悅、戴文博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北京理工大學的蔡政旭特聘副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
原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jacs.1c11607
Clusterization-Triggered Color-Tunable 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from 1,4-Dihydropyridine-Based Polymers
Yue Ren, Wenbo Dai, Shuai Guo, Lichao Dong, Siqi Huang, Jianbing Shi, Bin Tong, Nairong Hao, Lianwei Li, Zhengxu Cai, Yuping Dong, J. Am. Chem. Soc., 2021, DOI: 10.1021/jacs.1c11607
- 中山大學顧林課題組 CEJ:在無需外加AIEgens的情況下,利用商業化聚酰胺固化劑的簇發光性質實現環氧涂層自主損傷檢測 2024-09-26
- 福建師范大學林正歡教授團隊 AFM:多彩TADF型簇發光聚馬來酰亞胺 2024-04-16
- 寧波大學陳重一課題組 Biomacromolecules:手性調控聚氨基酸的簇發光 2024-03-04
- 華東理工馬驤教授團隊 Nat. Commun.:光固化及4D打印過程室溫磷光可視化 2025-05-08
- 吉林大學李云峰教授、楊柏教授 Nano Lett.: 可循環利用光活化室溫磷光碳化聚合物點超分子塑料 2025-04-22
- 北師大汪輝亮教授課題組 AFM:基于部分水解聚丙烯腈制備具有形狀記憶效應和超高彈性模量的非芳香室溫磷光水凝膠 2025-04-08
- 西南林大杜官本院士/張蓮鵬、嘉興大學王鵬等 CEJ:錳單原子摻雜聚(1,5-萘二胺)納米囊泡用于雙極鋅-有機電池的陰極 2025-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