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理工大學翁凌教授課題組 Chem.Eng. J.:用于全固態鋰金屬電池的聚酰亞胺纖維復合聚合物固態電解質
2022-03-23 來源:高分子科技
近日,哈爾濱理工大學翁凌教授課題組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發表題為“Polymer nanofibers framework 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 with lithium dendrite suppression for long life all-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y”的文章。該文章報道了聚酰亞胺纖維改性復合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在全固態鋰金屬電池中的應用研究。較高的理論比容量鋰金屬被認為是理想的負極材料,由于鋰在電解質和電極界面處的非均勻電沉積,限制了鋰金屬電池的廣泛應用(鋰枝晶的生長),導致鋰負極的粉化和不受限制的體積膨脹。將有機液態電解液替換成聚合物固態電解質是增加界面穩定性抑制鋰枝晶的有效辦法。基于聚酰亞胺高彈性模量、熱穩定性和電化學性能,設計了一種與聚酰亞胺纖維共混的新型復合聚合物固態電解質。聚酰亞胺纖維提高了復合電解質的彈性模量和拉伸強度,并在電解質體系中形成有效的離子傳輸網絡層。
圖1.聚酰亞胺復合聚合物固態電解質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和電解質的光學照片。
圖2.聚酰亞胺復合聚合物固態電解質的鋰鋰對稱電池循環性能和曲線細節圖。
綜上所述,力學穩定性和力學強度是聚合物固態電解質能夠應用于全固態鋰金屬電池的關鍵,聚酰亞胺改性的聚合物固態電解質體系展示出較高的拉伸強度和高彈性模量。聚酰亞胺纖維不僅提高了電解質的鋰離子遷移數,還同時加強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在高電壓下的電化學穩定性,拓寬了電解質體系的電化學窗口,為匹配高電壓正極材料奠定了基礎。將物理化學性質穩定的聚合物纖維與聚合物固態電解質體系相結合,具有制備工藝簡便,環境友好,具有大規模生產的潛力。
該論文通訊作者為哈爾濱理工大學翁凌教授,第一作者為李宇寒博士。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等資助。
原文鏈接:
Polymer nanofibers framework 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 with lithium dendrite suppression for long life all-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y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2201316X
版權與免責聲明:中國聚合物網原創文章。刊物或媒體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info@polymer.cn,并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哈工大潘欽敏教授《Compos. Part B: Eng.》:分子刷助力寬溫域固態鋰電池 2025-03-03
- 湘潭大學馬增勝教授團隊/華南理工大學劉軍教授團隊 Angew:“電荷倉庫”誘導鋰離子電池中富氟化鋰的SEI層的形成 2024-03-05
- 南工大董維亮教授等 Angew:從廢棄PET塑料到高價值鋰電池負極材料 2023-10-29
- 北京化工大學汪曉東教授團隊 Nano-Micro Lett.: 碳化聚酰亞胺/凱夫拉纖維/氧化石墨烯@ZIF-67雙向復合氣凝膠封裝相變材料實現多重能量轉換與電磁屏蔽 2025-04-28
- 華南理工大學陶勁松 CEJ: 性能類似芳綸紙的纖維素/PI高強耐熱絕緣紙 2025-03-06
- 江西理工大學張思釗課題組 AFM:耐極端環境聚酰亞胺氣凝膠 2025-02-28
- 深圳大學黃妍斐 EnSM:構建超薄人工SEI抑制電子轉移以穩定PVDF固態電解質/鋰金屬界面 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