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唐本忠教授團隊 ACS Nano: 利用AIEgen對綠藻脂滴的熒光成像和流式篩選提高了一倍的油脂產量
2022-09-16 來源:高分子科技
基于微藻的生物燃料受到了來自環境、經濟和社會等多方面的關注,因為它們是清潔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并且能夠以“零碳”形式快速地生產。綠藻中的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由于其快速的生長,較高的油脂含量,在實驗室和行業中被廣泛研究,然而其生產成本離商業化仍然有一定的距離。其中高產油脂的藻種的篩選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方法。
圖1 利用AIEgen對小球藻脂滴熒光成像和流式篩選示意圖
近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唐本忠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脂滴特異性靶向的具有聚集誘導發光(AIE)的熒光分子4-(二對甲苯基氨基)苯甲醛(TPA-A)。該團隊利用TPA-A實現了對小球藻生長期間脂滴大小和數量的實時監測,從而獲得了最佳的收獲時間。此外,通過流式細胞分選技術(FACS)還鑒定出具有高脂質含量的藻類細胞并進行收集,以此開展篩選性的傳代培養。在連續兩代的篩選培養后,優選藻種表現出兩倍于原代細胞的油脂含量和產量。該工作以“Fluorescent Imaging and Sorting of High-Lipid-Content Strains of Green Algae by Using an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Luminogen”為題發表在《ACS Nano》上。文章第一作者是香港科技大學深圳研究院博士后劉海翔博士。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香港研究基金,香港科技與創新基金以及深圳市科技創新基金的支持。

圖2 TPA-A的AIE特性與小球藻脂滴的成像

圖3 利于TPA-A對小球藻生長過程中脂滴大小和數量的監測
圖4 利于FACS對TPA-A染色的小球藻的流式分析和篩選
圖5 篩選性的小球藻培養的生長情況和油脂含量及產量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21/acsnano.2c05976
版權與免責聲明:中國聚合物網原創文章。刊物或媒體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info@polymer.cn,并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唐本忠教授/林榮業教授團隊、胡連瑞研究員 Nat. Commun.:變色龍聚集誘導發光分子在光、熱調控下六重穩定態的可控轉換 2025-07-11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唐本忠院士/趙征教授團隊《ACS Nano》:細胞膜靶向的聚集誘導發光分子用于神經追蹤和損傷的可視化 2025-01-21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唐本忠院士與趙征教授團隊《ACS Nano》綜述:聚集誘導發光材料實現高分辨生物成像 2025-01-07
- 廣工馮星/廣醫李瑩/港中深唐本忠院士團隊 ACS Mater.Lett.: 特異性脂滴成像紅光AIE材料對陽性菌的快速成像與識別 2022-07-21
- 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與山東大學于曉強教授團隊:新型超低濃度的AIE材料用于特異性雙光子脂滴成像 2019-02-26
- 唐本忠院士團隊:雙光子聚集誘導發光探針應用于脂滴熒光成像 2017-09-21
- 中國海大劉晨光教授團隊開發出一種高強度,可拉伸,自愈合的滸苔多糖-聚丙烯酰胺復合水凝膠傷口敷料,實現海洋綠藻到生物材料的便捷轉化 202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