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3D)打印技術由于能夠高精度和高速度地構建復雜的生物結構,在生物醫學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然而,復雜支架的微創植入仍然是一個挑戰。體外打印成型的3D支架在移植到目標組織的過程中往往需要開創手術,從而造成一定的組織損傷。隨著微創手術技術在臨床的普及,以更小的體積通過微創技術遞送3D打印支架,并在目標組織中響應生理微環境自動變形恢復三維結構,將更有利于臨床應用。四維(4D)打印技術為微創手術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同時又不會犧牲復雜的結構。但4D打印結構的可逆形狀變形通常是從二維到三維的單維度變形,使得打印結構難以通過狹窄的手術導管。此外,打印結構在體內發生水響應形變后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力學損失,不適于高濕度環境下的生物醫學應用。
圖1 DTPU支架的刺激響應與遇水硬化機理、及其經導管遞送后體內多維度變形過程。
【DIPU遇水硬化機制】
圖2 DTPU遇水硬化展示與機理。
【體溫觸發形狀記憶和水響應可編程變形】
圖3 DTPU體溫觸發形狀記憶和水響應可編程變形。
【多材料4D打印支架的可編程變形及應用概念驗證】
總結:研究開發了適用于多材料4D打印的兩親性動態熱固性聚氨酯,結合形狀記憶、可編程變形和遇水硬化特性,通過多材料打印和多維度變形實現打印支架的微創遞送。體外和體內實驗展示了打印結構從2D固定為1D臨時形狀,能夠在體溫和體液刺激下從1D形狀轉變為3D形狀,用于組織損傷替代與支撐。通過整合多內源刺激響應和微創植入,為3D打印支架的微創遞送提供了一種策略,展示了在生物醫學應用中的潛力。
原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5938-0
- 東華大學武培怡/焦玉聰團隊 Angew: α-甲基調控兩親性聚離子液體助力鋅碘電池 2025-03-18
- 復旦聶志鴻/黃霞蕓 Soft Matter:基于兩親性聚電解質的Janus太陽能海水淡化策略 2025-02-26
- 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彭玲/中國藥大劉瀟璇/港大黃思齊 ACS AMI:兩親性樹形分子包裹的伊馬替尼針對轉移性卵巢癌的有效治療策略 2025-01-06
- 中科院納米能源所李琳琳團隊 JACS:具有動態活性位點的Ga/Zn雙單原子納米酶提高癌癥治療 2025-05-10
- 南方醫大吳耀彬、王玲、黃文華 AFM:原位光固化彈性聚酯基Janus生物粘合劑用于動態創面閉合 2025-05-08
- 浙理工左彪教授課題組 RSI:溫度調制橢圓偏振光譜技術測量薄膜動態熱膨脹行為 2025-05-08
- 中北大學王智教授團隊 CEJ: 通過動態交聯和大量氫鍵制備高性能易降解和可回收熱固性聚氨酯應用于泡沫傳感器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