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長郝平稱中國高校科研能力世界第五
2009-09-30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誕辰60周年之際,9月28日上午,教育部、衛生部聯合舉辦國慶60周年成果發布會,教育部副部長郝平介紹:目前中國高校科研能力世界第五。排在世界前四位的是美國、英國、德國、日本。
郝部長在會上發言說,新中國成立60年來,教育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中國剛成立時,我們這個貧窮落后、有著4億人口的大國,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小學入學率不到20%,初中入學率僅為6%,高等教育在校學生為12萬人,各級各類教育專任教師總數為93萬人。1950年中國恢復招收來華留學生和派出留學生,當年共招收了33名來華留學生,派出了35人出國留學。教育普及水平相當低。60年后的今天,中國的青壯年文盲率降低到了3.58%,全國小學凈入學率達到99.5%,初中毛入學率達到98.5%,中國高等教育的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全國普通高校共2263所,每年招生600多萬人,全日制在校生2000多萬,毛入學率達到了23.3%。全國在校學生總數達到2.6億人,各級各類教育專任教師總數1463萬人。2008年在中國留學的外國留學生已經超過了22萬人,中國出國留學人數近18萬。60年來,中國學校的學生人數和教師人數都實現了數百倍的增長,現在,中國15歲人口和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別超過8.5年和11年,有高等教育學歷從業人數超過8200萬人,均處于發展中國家前列。中國高校的科研能力也不斷提升,科學研究論文總量顯著增加,以SCI數據庫統計,按科技論文數排序,中國自2004年以來,一直排在世界第五位。
針對記者提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目標如何實現的問題,郝平副部長對該計劃進行的情況作了介紹,他說,“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計劃也叫“985工程”,已經進行了十年,從開始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發展到全國34所高校,1998年這34所高校每個學校科研經費校均1個億,非常低,到了2007年達到7個億,有的學校已經達到12個億,這就相當于美國AAU(美國大學聯合會)所屬高校的校均水平,相當于澳大利亞八校聯盟的校均水平,支持力度非常大。計劃進行過程中取得了很多顯著成績,第一,自主創新能力快速提升,產生出了一大批具有國家標志的科研成果;比如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自然科學一等獎,很大比例的獲獎者都是“985”高校的教授學者。這些大學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成效顯著,承擔了一大批國家重大的科研任務。比如國家重點實驗室的50%、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一委托單位50%,都是“985”高校。第三,匯聚了一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中青年學者,也促進了人文社會科學的繁榮。學科建設有了重大突破,比如以SCI文章,1998年這些大學校均200篇,所有學校加起來只比哈佛大學多一點點。到了2007年,這些學校的校均1000篇,增加了5倍,而一些學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達到校均2300多篇。這個就略高于澳大利亞八校聯盟,比如墨爾本大學,他們是2200篇,我們是2300篇,略低于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這些學校大概是2700多篇。當然,在“985”高校的建設當中,道路還很遠,還有很多困難,還有很多薄弱學科,需要加強建設。教育部提出以創新機制、突出改革、加快建設、早出成果,作為下一步985工程建設指導思想繼續加大對這些學校的支持。
郝部長在會上發言說,新中國成立60年來,教育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中國剛成立時,我們這個貧窮落后、有著4億人口的大國,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小學入學率不到20%,初中入學率僅為6%,高等教育在校學生為12萬人,各級各類教育專任教師總數為93萬人。1950年中國恢復招收來華留學生和派出留學生,當年共招收了33名來華留學生,派出了35人出國留學。教育普及水平相當低。60年后的今天,中國的青壯年文盲率降低到了3.58%,全國小學凈入學率達到99.5%,初中毛入學率達到98.5%,中國高等教育的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全國普通高校共2263所,每年招生600多萬人,全日制在校生2000多萬,毛入學率達到了23.3%。全國在校學生總數達到2.6億人,各級各類教育專任教師總數1463萬人。2008年在中國留學的外國留學生已經超過了22萬人,中國出國留學人數近18萬。60年來,中國學校的學生人數和教師人數都實現了數百倍的增長,現在,中國15歲人口和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別超過8.5年和11年,有高等教育學歷從業人數超過8200萬人,均處于發展中國家前列。中國高校的科研能力也不斷提升,科學研究論文總量顯著增加,以SCI數據庫統計,按科技論文數排序,中國自2004年以來,一直排在世界第五位。
針對記者提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目標如何實現的問題,郝平副部長對該計劃進行的情況作了介紹,他說,“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計劃也叫“985工程”,已經進行了十年,從開始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發展到全國34所高校,1998年這34所高校每個學校科研經費校均1個億,非常低,到了2007年達到7個億,有的學校已經達到12個億,這就相當于美國AAU(美國大學聯合會)所屬高校的校均水平,相當于澳大利亞八校聯盟的校均水平,支持力度非常大。計劃進行過程中取得了很多顯著成績,第一,自主創新能力快速提升,產生出了一大批具有國家標志的科研成果;比如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自然科學一等獎,很大比例的獲獎者都是“985”高校的教授學者。這些大學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成效顯著,承擔了一大批國家重大的科研任務。比如國家重點實驗室的50%、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一委托單位50%,都是“985”高校。第三,匯聚了一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中青年學者,也促進了人文社會科學的繁榮。學科建設有了重大突破,比如以SCI文章,1998年這些大學校均200篇,所有學校加起來只比哈佛大學多一點點。到了2007年,這些學校的校均1000篇,增加了5倍,而一些學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達到校均2300多篇。這個就略高于澳大利亞八校聯盟,比如墨爾本大學,他們是2200篇,我們是2300篇,略低于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這些學校大概是2700多篇。當然,在“985”高校的建設當中,道路還很遠,還有很多困難,還有很多薄弱學科,需要加強建設。教育部提出以創新機制、突出改革、加快建設、早出成果,作為下一步985工程建設指導思想繼續加大對這些學校的支持。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真真)
相關新聞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
- 教育部等:鼓勵擴招博士后,作為補充高校師資重要來源 2021-01-28
- 教育部發布《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 不得違規隨意拖延研究生畢業時間!不得與研究生發生不正當關系! 2020-11-12
- “985工程”高校平均科研經費12億 達美國平均水平 2013-08-05
- 郝平:培養創新人才應作為大學重要職責 2010-05-05
- 專業化倒退嚴重制約高校科研能力提升 201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