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學工業中,催化劑是提升反應效率的關鍵。相較于多相催化體系,均相催化體系通常展現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及選擇性優勢。然而,其與反應介質形成的均相混合特性導致催化劑回收困難、成本高昂。而多相催化體系雖容易分離,卻常因活性位點暴露不足導致催化性能下降。如何讓催化劑兼具“均相的高效”和“多相的易回收”?研究者將目光投向了智能響應材料——它們能像“開關”一樣,隨環境變化在溶解(均相)與聚集(多相)狀態間自由切換,實現催化與回收的完美平衡。
近期,浙江理工大學王新平教授、周嫻婧副教授團隊與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Jiayin Yuan教授合作開發了一種基于1,2,4-三氮唑鎓的熱響應性聚離子液體(PILs),成功用于甲醇中多孔有機籠的可控合成。當溫度高于臨界相轉變溫度時,PILs完全溶解,呈現均相狀態,催化活性位點充分暴露,反應速率顯著提升(開關“開啟”);當溫度低于臨界相轉變溫度時,PILs鏈段塌陷并沉淀,轉化為非均相狀態,催化活性被抑制(開關“關閉”),同時可通過簡單離心或過濾實現催化劑的回收與再利用,如圖1所示。通過溫度循環切換,催化過程可實現“開-關”控制,且催化劑在6次循環后仍保持高效活性。
圖1. 熱響應性1,2,4-三氮唑PIL催化劑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1,2,4-三氮唑PILs在甲醇中具有低溫溶解高溫不溶的上臨界溶液溫度(UCST)型溫度響應性,且其濁點溫度與濃度相關(圖2a)。催化實驗表明,當反應溫度高于濁點溫度時,反應速率會發生突躍(圖2b-d)。升降溫循環實驗進一步驗證了催化活性的溫控“開關”切換(圖2e)。
圖2. (a) 1,2,4-三唑鎓基PIL的相圖,(b-d)不同溫度下合成多孔有機籠的產率及升降溫循環催化實驗。黃色:T > UCST,綠色:T < UCST。
該研究不僅為多孔有機籠的高效合成提供了新方法,還為設計智能催化系統開辟了思路。以上研究成果近期以“Reversible Switching and Recycling of Thermoresponsive 1,2,4-Triazolium-Based Poly(ionic liquid) Catalysts for Porous Organic Cage Synthesis in Organic Media”為題,發表于ACS Macro Letters(DOI:10.1021/acsmacrolett.5c00072)。浙江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碩士生朱杰鋒為第一作者,王新平教授、周嫻婧副教授及斯德哥爾摩大學Jiayin Yuan教授為通訊作者。
論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macrolett.5c00072
- 北師大汪輝亮課題組 AOM:具有高量子產率、長壽命室溫磷光發射的三氮唑衍生物 2023-10-15
- 東華大學武培怡/焦玉聰團隊 Angew: α-甲基調控兩親性聚離子液體助力鋅碘電池 2025-03-18
- 蘇州大學嚴鋒教授團隊 AM:基于硼酸酯動態交聯的聚離子液體水下粘合劑 2024-10-24
- 貴州大學謝海波教授/張麗華副教授 CEJ:多功能殼聚糖基聚離子液體雙網絡水凝膠電解質用于超級電容器和應變傳感器 2024-08-30
- 化學所劉國明研究員/國科大王洋副教授 JACS:單催化劑無鏈轉移試劑合成烯烴嵌段共聚物 - 介紹及一作解讀 2025-04-16
- 國科大肖家棟-楊晗課題組誠聘“光催化劑-高分子材料復合成型”方向博士后(長期有效) 2025-04-10
- 長春應化所陳學思院士、龐烜研究員/吉大白福全教授 JACS:氫鍵功能化咪唑類催化劑實現環氧化物和環狀酸酐開環共聚合成高分子量聚酯 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