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論文“漲”勢看科技實力提升:“可獲取性”越來越高
2010-03-02 來源:新華網
“我的美國同事開玩笑說,現在在很多國際科技期刊中,經常能看到論文的作者姓名中含有X、Y和Z這樣的字母(指中國人姓名的拼音),”在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任教的華人科學家王中林的這番話令記者印象深刻。
王中林的話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近些年中國科研實力以及科技論文產出的“漲”勢。他的話在負責統計分析中國科技論文產出的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得到了“數字印證”。
該所總工程師武夷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開門見山,用一組權威數據“說話”:1970年,我國科研人員只發表了1篇國際論文;1980年,發表不到900篇;1990年,6055篇;2000年,2.26萬篇;到2008年,國際“科學引文索引(SCI)”共收錄中國論文11.67萬篇,僅次于美國。
“這樣的增長勢頭很猛!”武夷山還從橫向對比舉例說,英國1999年發表的SCI論文數是9.2萬篇,2005年突破11萬篇,用了6年時間;而中國在2007年的論文數接近9萬篇,到2008年就突破了11萬篇,只用了1年時間!“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科研總體實力在逐步提高,這是論文數量增長最根本的原因,”武夷山認為。
根據權威機構湯姆森路透集團1月底發布的最新統計,自1981年以來,經過同行審議的中國論文數量增長64倍,遠超其他任何國家,化學和材料科學領域的增長尤為突出。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榮譽教授劉易斯·布蘭斯科姆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基于中國的龐大人口數量以及迅速發展的經濟,毫無疑問,中國科學家的數量以及他們發表的科研成果數量將持續增長。
隨著論文發表數量的不斷增多,中國很多高校或科研機構早已從早期的“抓數量”轉入了“重質量”的階段,研究人員更加注重論文的質量和影響力。
對此,英國《自然·中國》雜志編輯張文浩也深有感觸。他和同事對《自然》《科學》《柳葉刀》《細胞》《新英格蘭醫學雜志》這5大頂級學術期刊上中國論文的數量進行了統計。2000年時,發表在這5大期刊上的中國論文總共僅7篇,而到2009年已增至43篇。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天科大司傳領/徐婷、廣西林科院王軍鋒 SusMat 主封面論文:纖維素基水凝膠在柔性傳感器中的調控與作用機制 2025-02-25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團隊 JMCC 封面論文:一種柔性防護電子皮膚 2025-01-20
- 哈工大邵路教授團隊 Sci. Adv.:高效圖靈結構COF膜 - 首頁亮點論文 2024-12-12
- 科技部公布我國科技實力清單:取得多個第一 20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