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欲力保研究型大學實力
2010-07-13 來源:科學時報
據最新出版的《科學》雜志報道,應國會要求,美國國家科學院最近組建了一個藍綬帶特別委員會,以評估目前研究型大學面臨的壓力、并提出保持它們健康發展的建議。委員會由21位成員組成,杜邦公司前首席執行官查爾斯·查德-霍利德任委員會主席。
美國研究型大學為世界所羨慕,但它們面臨的壓力也日益增加:捐贈縮水、州政府的支持減少、運行費用日益攀升。大學管理者表示他們需要幫助,以遵循聯邦政府在研究題目上不斷增加的規章制度,包括生物武器和經濟利益沖突等。
一年前,4位國會議員向國家科學院、國家工程院和國家醫學院的院長們提出要求,要他們列舉“能夠讓國會、州政府、研究型大學和其他機構采納的十大舉措”,目的是讓美國的研究型大學繼續幫助提升國家的競爭力,實現美國在健康、能源、環境和全球安全方面的目標。國家科學院因此成立了霍利德特別委員會。2010年5月,在阿爾弗雷德-斯隆基金會提供了150萬美元的資助后,國家科學院正式宣布這項研究已在進行之中。
霍利德表示,如果大學希望委員會得出錢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它們一定會失望的,“如果我們只是在報告中簡單地說,‘在研究型大學上投更多的錢’,那么我們沒有完成自己的工作。”
《科學》的文章認為,目前問題的根源在于學術界和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達成的不成文協議。結果最終演變為:因接受聯邦政府資助從事研究,研究型大學承諾發現新知識,并教育新一代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但學術界的領袖們說,這種歷史性的伙伴關系如今正折磨著雙方。美國大學聯盟主席羅伯特·伯達爾說:“我們的研究質量只能取決于它所依賴的基礎……如果我們研究型大學的運作基礎開始惡化,那么這個國家的研究上層建筑將不可避免地衰落。”
霍利德現任美國銀行董事會主席,他在接受《科學》雜志采訪時說,他將推動21位委員近距離觀察大學本身的運作。“我是一名工業界的工程師。我們努力讓系統更加有效地工作。我還沒有見到過一個效率不能被提高的系統。”
“我們知道人們對一所研究型大學的期望,我認為我們不會提出激劇變化的建議……”他表示,委員會可能研究的題目包括縮短獲得學位時間、更好地利用新技術等。
大學的游說家希望新委員會能夠重溫國家科學院2006年發布的一份報告:《站在聚集的風暴之上》。這份報告也是科學院應國會要求所作,影響深遠,推動國會和白宮批準在未來10年中將聯邦用于基礎研究的經費增加一倍,這一目標體現在2007年的《美國競爭法》中。當時的特別委員會主席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前董事長諾曼·奧古斯汀,霍利德是委員之一。
霍利德委員會有望于9月進行第一次磋商,并于明年夏天完成全部工作。霍利德表示,他將通過與委員們在會前單獨談話、應用遠程會議技術等方式,加速整個過程。他希望這些戰略能夠成為一種模式,為科學院國家研究理事會的其他研究所效仿。
《站在聚集的風暴之上》在4個領域提出了20項建議,包括大規模增加獎學金以培訓更多的科學和數學教師、改革稅收和移民政策以促進創新。但是,報告也呼吁降低其他領域的開支。霍利德表示,新委員會將重審《站在聚集的風暴之上》中適于研究型大學的部分建議。
霍利德強調,要求研究型大學以最有效的方式使用現有資源是一個大趨勢:“我們整個社會都在要求減少時間成本,因此,問題是這種方式在學術界是否有效?比如,獲得博士學位的所有步驟都是必需的嗎?如果有一種方法能在不犧牲質量的情況下加速這個過程,那么這將減少學生們的經濟負擔,并釋放出更多資源培訓更多的學生。”
如何提高大學與工業界的合作、實現學術研究成果的商業化?這也是霍利德委員會面臨的一個重要議題。“機會經濟人”是杜邦公司在向生物技術轉移時創建的一個新職位。霍利德解釋說:“機會經濟人是指知道如何在領袖科學家的實驗室與之談話的人,也是知道如何將他們的研究應用到市場的人。我的感覺是研究型大學需要同樣類型的人。”
霍利德表示,他目前對學術界現狀的擔心并不會削弱他的信心,他相信,“我們的研究型大學將保持強勁勢頭”。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勞倫斯·薩默斯曾擔任過哈佛大學校長,他認為,國家的經濟競爭優勢部分來源于研究型大學的持續動力,但研究型大學也不能安于小成,不思進取。他說:“在哈佛時,我常常說的一句話是,沒有過錯將是最大的過錯,因為這意味著我們沒有足夠的變化。”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IARU)協同技術轉移研討會”在北大舉行 2013-03-20
- 清華報告:中美研究型大學差在哪兒 2012-05-16
- 研究型大學建設須以科技創新為引領 2012-02-08
- 美國東北大學白若冰教授課題組:液晶彈性體的熱力耦合中的合成-加工-性能關系 2024-12-04
- 蘇大李剛教授、美國Tufts大學Ying Chen教授/David Kaplan院士合作 AFM:人工培養肉 - 食品行業的可持續解決方案 2024-11-12
- 美國東北大學鄭義教授、Marilyn L. Minus教授團隊:易于制造的高透明薄型聚乙烯醇氣凝膠 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