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家:素質培養遠重于技能培養 大學根本在育人
2010-09-03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出國留學,早先多是讀研究生,后來讀大學本科、讀中學的越來越多——為何中國“留學生”的年齡越來越小?那是對中國教育現狀失望!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上升,為何用人單位找到合用的人才卻依舊困難?那是因為中國現行的教育制度不盡合理。
著名教育家、中科院院士楊福家日前在上海一次高校負責人會議上再次呼吁:不能再讓國人對中國的教育失望了!科學研究對研究型大學固然重要,但所有高等院校的根本在于育人,第一職責是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公民,引導每個學生樹立好價值觀、人生觀,有理想、有信念,“點亮他們頭腦中的火花”。對此大學應該“不惜工本”。
“國民教育缺失是最大的國家安全問題”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張志明2007年發表觀點:“國民教育的缺失是最大的國家安全問題。”給了中國高校“當頭棒喝”。愛國、誠信、求真、勤勞等價值觀的缺失,不僅造成社會風氣日下,更會使國家與民族發展缺乏后勁。
如今,中國的GDP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教育不上去,中國永遠不可能真正超過日本、美國!”針對中國高校普遍熱衷于搞科研、找經費的現狀,楊福家再次疾呼:“我們的大學應該將學生培養放在第一位!”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已公布,其核心思想“育人為本”,正是學校最根本任務。
縱觀世界名校,無一不將“育人”作為辦校的頭等大事。早在1828年,耶魯大學闡明辦學宗旨的報告中就這樣寫道:“一個人除了以職業來謀生以外就沒有其他追求了么?難道他對他的家庭、對其他公民、對他的國家就沒有責任了么?承擔這些責任需要有各種深刻的知識素養。為了讓學生完成本科教育,他的專業教育有可能會有所推遲,可是這種犧牲難道是不值得的么?它所換來的是全面教育與片面教育之間的巨大差別。”
耶魯的那個報告繼續寫道:“我們的國家活力充盈、國土遼闊、充滿智慧、資源豐富,并且人口、國力、財富都在快速增長。因此,淺薄而平庸的教育不適合指導我國的發展。我國的壯麗河山注定了我們要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我們怎能容許我們的文化衰頹、貧乏和膚淺呢?”楊福家發問:人家在182年前寫的這些話,是不是很適合中國的現況呢?不是很值得我們深思嗎?
“人的素質培養遠比技能培養重要”
“人的素質培養遠比技能培養重要。”楊福家院士隨口說出一連串的例子:哈佛大學要求每個學生在大學期間,在以下每個領域都至少修一門一學期的課程:美學與闡釋、文化與信仰、倫理思考、生命系統科學、物質世界科學、世界上的社會……耶魯大學給本科生設計的課程,并不包含職業技能學習,因為它的教育目的并非傳授某種職業技能,而是傳授所有職業都需要的基礎,本科教育最主要的目標是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平衡發展、使學生具備開放與全面的視野,以及均衡發展的人格;斯坦福大學要求學生到大學第三年時再選擇專業;日本要求各所大學推廣“博雅教育”……
關于“博雅教育”,“耶魯1828報告”中有詳細闡述:“博”指廣博,既要學文,也要學理;“雅”指素養,培養出的學生要有修養。它的核心是讓學生能夠回答“人何以為人”,它培養的是才智,發展的是思考和理解能力。
一位畢業于斯坦福大學、在耶魯大學任教的華裔教授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楊福家,花一年時間閱讀各種文化經典,“是我大學生涯中最精彩的部分”。此舉幫助學生們認識了“做人第一、修業第二”的道理。
也要“不惜工本”地整肅校規
“他山之玉”很美,但中國的高等教育能否迅速改觀?楊福家認為,完全可以做到,但要“不惜工本”。“耶魯大學投入1.5億美元,正在建造第13個住宿學院。”而住宿學院的形式,使得歐美一流大學能把博雅教育落到實處。“我們如果也這么做,成本要低得多;問題是想不想做,是不是只想建造不符合教育需要的標志性建筑?!”
楊福家說,在保證大學教師“過上有尊嚴的生活、無后顧之憂”的前提下,應當要求他們全心全意為育人盡心盡責。在住宿學院中,兩三百名學生與導師同院而居、同桌而食,能經常聽到不同領域的精彩講座,隨時能與名師討論任何問題。
“住宿學院的首席導師家里,往往有個巨大的冰箱,可放幾百份三明治,這是為了方便經常登門的學生。”楊福家說,有深厚學養的導師每天與學生零距離交流,引導年輕人發現自我,找到頭腦中的火種,并使不同火種碰撞,“潤物細無聲”地培育著高素質的國民,以及充滿好奇心、愿為追求真理而奮斗的人才。1993年,楊福家出任復旦大學校長后立即提出“名教授要給學生上基礎課”,用意正在于此。
中國的大學,除了“不惜工本”地育人,還要在整肅校規上“不惜工本”。“哈佛大學入學手冊中寫明:不準剽竊。誤用別人觀點,就應離校!”楊福家說,學術造假引發的誠信危機,已深深困擾著國內大學,相對于我們這兒常見的“法不責眾”、“下不為例”,世界名校顯然更注重誠信為本:麻省理工學院的招辦主任因在28年前假造學歷而退職;波士頓大學某系主任因在講座上引用他人60字的觀點而未說明出處,被告發后即離職;某校一歷史系教授因在自己的經歷中造假,立刻被開除。世界一流大學不是沒有造假,但都“有嚴格的制度,能不惜工本地清除造假者”。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天津大學汪懷遠教授團隊 AFM:持久的雙疏自潔減反涂層賦予玻璃99.5%的超高透射率 2025-07-08
- 中山大學顧林課題組 CEJ:利用熒光猝滅實現環氧防腐涂層中石墨烯宏觀分散的可視化與定量評估 2025-07-08
- 常州大學王建浩教授團隊《Acta Biomater.》:藥物儲庫型聚合物納米膠束用于腫瘤長效治療的研究成果 2025-07-08
- 不唯論文、強調教書育人 | 清華發布學術評價新政 2019-04-22
- 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登Drexel大學李育人教授在超薄聚合物晶體囊泡作為長效藥物載體上的重要進展 2018-09-19
- 北大書記:大學排名只看科研不看育人有點走偏 2012-11-05
- 中科院院士楊福家:大學生要找到自己的“火種” 201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