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也面臨許多挑戰,這些挑戰和困難需要高校幫助解決,地方和高校需要緊密合作。地方企業在發展中為大學提供了科研課題和資金支持,大學的科研成果借助于企業進行產業化,從而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推動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最終目的。
青島科技大學作為一所行業特色鮮明的工科院校,多年來主動適應國家和山東省創新體系建設的新要求,充分發揮工科優勢和化工行業特色,積極探索產學研結合之路,努力為行業和地方經濟建設做貢獻,逐漸走上了科研成果從實驗室研究、中試研究到產業化各個環節有機結合的良性循環道路,形成了內外相輔、線面結合的產學研工作模式,成為區域經濟發展和行業進步的助推器,也有力地推動了學校各項工作的快速發展。
科研整體進入企業
青島科技大學的科研工作是在“市場”的大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不找校長找市場”是該校科研工作者人所共知的準則。學校原名青島化工學院,是一所行業特色高校,以工科為主、以化工為特色的學科特點,使學校在產學研結合上占有先天優勢。從上世紀80年代起,學校就鼓勵教師將科研成果進行技術轉讓,倡導教師與企業開展科研合作。科技成果轉讓在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使學校的科研條件得到改善,教師的收入得以增加,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科研積極性,推動了學科建設。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這種技術轉讓和項目合作的形式成為該校產學研結合的基本形式。
進入新世紀,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大背景下,在建設“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過程中,必須重新審視高校在產學研結合中的定位和功能。在產學研結合的思路上必須有一個大的轉變,要由單一項目合作轉向項目合作與戰略聯盟相結合。2003年,青島科技大學明確提出“科研整體進入企業”的口號,其含義就是不再限于單一項目,而是要與企業進行全方位合作。按照這一思路,該校首先從項目合作形成良好關系的企業入手,加快建立戰略聯盟的步伐。學校積極鼓勵和引導校內科研力量以各種形式與企業合作,共同建立研究開發機構,構筑與企業對接平臺,加快科技開發與科技成果轉化。
學校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大力提倡科研機構創辦學科性公司,進行科研成果的自主孵化、中試與推廣,最終實現成果產業化。該校研制的密煉機上輔機系統實現了機電一體化軟硬件高新技術集成,獲得200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學校利用這一項目孵化形成了如今的中小板上市公司青島軟控,2006年上市以來,青島軟控每年的增長速度超過50%,總資產從2000年的100萬元發展到目前的14億元,股票市值達120億元,開發的輪胎橡膠配料系統軟件和大型全鋼子午線輪胎成套裝備系統不僅替代了進口,而且降低投資成本60%以上,在全球排名前10位的輪胎企業中全部得到推廣應用。目前,青島軟控已成為全球輪胎制造裝備業中產品鏈最完整、信息化水平最高、研發力量最雄厚的公司之一。而該公司旗下的輪胎信息化生產示范性企業青島賽輪股份有限公司也正在積極籌劃上市。如今的軟控,已不僅僅是一個從學校校辦企業發展起來的上市公司,也是青島科技大學科研成果轉化的第一平臺,更是學生進行實習實踐的最好基地。這里匯集了來自該校機械、橡膠、新材料領域的一大批專家學者,他們把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借助軟控這一平臺進行轉化,并將生產實踐中最新的科研成果應用于日常教學,形成教學科研良性互動的格局,大大提高了授課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青島軟控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在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回報學校,他們在學校設立了獎學金,每年都有一大批學生進入軟控實習或就業,國內外一大批一流輪胎和橡膠機械制造方面的專家來校講學,開拓了學生視野;2009年,學校與軟控聯合申報成功了國家輪胎工藝與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也是青島市唯一的一個國家級的行業技術中心。多年來,學校與青島軟控的合作已經呈現出互利互惠互贏的良好態勢,與青島軟控的合作正成為學校產學研合作的一朵奇葩。
- 2019年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預算發布,總經費73.47億元! 2019-05-06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環保高分子材料開發與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吉林)”揭牌成立 2018-05-21
- 青科大“橡塑材料與工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等21所地方強校基地入選國家111計劃 2017-08-09
- 誠聘教授、副教授 -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大學中比先進生物醫用材料聯合實驗室 2022-05-02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擬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
- 東華大學朱美芳院士團隊 Macromolecules:溫度-應力耦合作用下纖維鏈取向與晶體結構的多尺度演變 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