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三項高性能材料制備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大尺寸納米結構鐵碳合金的制備方法,專利號:ZL200710307293.8;塊體鐵硼軟磁材料的制備方法,專利號:ZL200610105326.6;鎳鋁金屬間化合物基高溫自潤滑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專利號:ZL200710307296.1)。
Fe—C合金俗稱碳鋼,是一種應用最廣泛的結構材料,但是較低的強度限制了它們應用范圍的擴展?蒲腥藛T通過選用三氧化二鐵粉、鋁粉、碳粉作原料,采用燃燒合成熔化技術,制備了一種高強度、高韌性、大尺寸、塊體納米結構鐵碳合金。該材料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彎曲強度達到1500—1800MPa、壓縮屈服強度為1300MPa、壓縮應變超過20%。該技術具有低能耗、周期短、工藝簡單、成本低廉等優點。與合金化強化方法相比,納米化強化方法不僅顯著提高了金屬材料的強度,還能大大節約貴金屬和稀有戰略性金屬資源。利用燃燒合成熔化技術,科研人員還制備了具有優異軟磁性能和良好力學性能的塊體致密鐵硼軟磁材料。該材料具有高磁導率、高磁感應強度、低矯頑力和低損耗等優點,在微控制器、電機、變壓器、磁記錄儀、磁頭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該技術拓寬了傳統納米化方法獲得具有優異軟磁性能材料的途徑。
常規潤滑油/脂材料的使用溫度通常不超過200℃,聚合物基自潤滑材料的極限使用溫度也僅為350℃。但是,很多重要機械發動機等運動部件所處的溫度高達800—1000℃,相關運動部件在如此高溫下的潤滑和耐磨性能是影響整個系統性能、可靠性以及壽命的關鍵技術,近年來一直是摩擦學新材料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針對在寬溫域工作狀態下對潤滑和耐磨材料的迫切需求,科研人員利用粉末冶金技術制備了一種在室溫至1000℃寬溫域條件下具有連續良好的自潤滑耐磨性能和優異力學性能的金屬間化合物Ni3Al基高溫自潤滑復合材料。該技術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 蹇錫高院士:做中國自己的高性能材料 2020-08-12
- 2016聚烯烴新技術與應用發展論壇在寧波隆重召開 2016-11-21
- 浙江大學高性能材料力學實驗室誠聘博士后 2013-09-03
- 中國人民大學賀泳霖等 AFM:耐磨且濕度不敏感的圖案化離子電路制備技術 2024-10-11
- 青科大陳玉偉/張建明:新型全生物基可光固化復合材料的設計與制備技術 2024-09-30
- 陜科大張美云教授團隊《Compos. Part B-Eng.》綜述:芳綸納米纖維基功能復合材料-制備、應用與前景 2024-01-24
- 蘭大卜偉鋒/蘭州化物所蔡美榮、周峰 ACS AMI:聚合物動態共價油凝膠原位剝離MoS?納米片及其增強的潤滑性能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