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高校獲獎比例超七成
2011-01-2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在1月14日召開的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國家三大獎中全國高等學校共獲得198項,占總數的71.5%。其中,高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的151項,占總數的54.5%。
據統計,在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授獎項目中,全國高等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1項,占總數的70.0%;全國高等學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二等獎25項,占通用項目總數的75.8%;全國高等學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152項(特等獎1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143項),占通用項目總數的71.0%,其中高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的105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103項),占通用項目總數的49.1%(以上統計不包含國防專用項目)。
從近幾年的獲獎情況可以看出,高校的獲獎比例持續增長,高校的科研實力在不斷增強,優秀科研成果日趨突顯,在我國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貢獻越來越大。
占領原始創新高地
“高校是一個國家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基地,開展原始創新的主要場所!苯逃靠萍妓舅鹃L謝煥忠認為,高校具有能激發創新思維的獨特的人文環境和開展多學科綜合交叉研究的優勢,擁有源源不斷的創新人才和廣泛的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渠道,在原始創新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潛力。
在201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中,高校的21個獲獎項目涉及物理、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等基礎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術等應用基礎研究領域。
南開大學的“環糊精的分子識別與組裝”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一等獎空缺),它也是2010年度天津地區唯一收獲的自然科學獎。此項目建立了構筑環糊精納米超分子體系新方法,發表了研究論文122篇和綜述論文5篇,他人引用1497次,為自下而上的組裝體構筑提供了理論基礎和范例,有望解決生物醫藥、材料化學、分離科學等領域的眾多關鍵問題。項目第一完成人南開大學教授劉育表示:“超分子化學是當今化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而以環糊精為基體構筑的超分子體系,雖然已顯示了一些令人鼓舞的可與天然體系相媲美的功能,但總體看來尚處于發展階段,任重而道遠!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陳駿課題組、物理學院教授王廣厚課題組分別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前者的研究成果“亞洲風塵產生與搬運沉積的地球化學與環境變遷研究”針對亞洲風塵系統,利用沉積學、礦物學、地球化學和古氣候學的研究方法,深刻揭示了東亞季風氣候的演變規律,取得了集成性成果;后者的研究成果“原子團簇和團簇組裝的尺寸效應和奇特物性”在團簇的同位素效應、表面模量子特性、電導共振、納米噴射、尺寸方程和演變規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造性研究成果,不僅豐富了團簇物理的基礎理論,而且為以團簇為基元制備新型量子器件和納米材料開辟了新途徑。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名單 | 趙東元、吳一弦、朱美芳、楊槐等獲獎 2021-11-03
- 202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公示 | 趙東元、吳一弦、楊槐、黃險波、劉雪強等上榜 2020-08-04
-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受理項目名單公示 2020-03-25
- 誠聘教授、副教授 -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大學中比先進生物醫用材料聯合實驗室 2022-05-02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擬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