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大學組建年輕“軍團”沖擊科學高峰
2011-04-0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在前不久舉行的“十一五”重大科技成就展上,中國科技大學有兩項成果亮相:量子保密通信和鐵基超導材料。
這是中國科大眾多一流成果中的代表。據了解,1998年以來,該校共有19項成果38次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以及國際十大科技進展、國際物理學重大進展等,在國內高校中名列前茅。
這些驕人成績的背后,活躍著一支支年輕的創新團隊。
為年輕人獲得“第一桶金”提供支持
“重視年輕人才,是科大歷來的傳統。”中國科大副校長朱長飛說,青年教師科研起步時,申請國家經費有困難,學校就設立青年創新基金,為他們獲得“第一桶金”提供起步資金。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科大就設立了青年基金;從2009年起,資助額每項最高可達20萬元,過去兩年就批準資助了280多項。
近年來,中國科大在大力支持8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團隊和6個教育部創新團隊的同時,還通過設立創新團隊培育基金,擇優支持了以優秀青年學術骨干為主的16個校級創新團隊,每個團隊首批資助100萬元。對創新能力強的團隊,還將滾動支持。
曾長凎教授把這項基金比作“初始推動力”。他負責的“低維結構中量子態的檢測和調控”團隊,由9名30歲出頭的年輕人組成。曾長凎說,學校的支持和期待,使我們感到重任在肩,科研節奏明顯加快。前不久,他們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發了一篇論文;今后“爭取3年內申請到教育部或中科院的創新團隊”。
“科學上的許多重大創新,往往是在40歲以前做出的,必須重視支持年輕人。”朱長飛認為,科大有一批年輕教授成為國家“973”計劃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等重大項目的首席科學家,與學校長期重視支持是分不開的。
讓年輕人靜下心來做大事
在中國科大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一個個年輕的科研小組十分活躍。近年來,他們在量子信息領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原創性成果。
“我給年輕人指出大方向,讓他們自主開辟具體的研究領域,獨立帶領科研小組、指導研究生,使他們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實驗室主任郭光燦院士說,年輕人的研究方向確定后,我千方百計去爭取資源,盡力創造好的條件和氛圍,讓他們充分發揮作用。
郭國平是該實驗室培養出的博士,他在讀碩士期間就發表了不少高水平論文。研三時,他大膽提出作固態物理方面的研究。郭光燦認為很有價值,就支持他到國外進修。后來,實驗室開辟量子計算機的物理實現研究新方向,郭國平正好學成歸來,郭光燦就讓當時不到30歲的郭國平負責建立國內首個半導體量子芯片研究組。
郭國平研究組的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很快取得了幾項階段性重要成果,引起了國際同行的關注。2009年,年僅32歲的郭國平被學校聘為特聘教授。去年年底,科技部啟動導向性重大項目,郭國平小組被選中承擔“固態量子芯片研究”重大項目。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中國科技大學徐航勛教授與王育才教授在超薄聚吡咯納米片的空間限域合成與其在光熱治療應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8-04-09
- 中國科技大學研究團隊: 共軛高分子納米片在可見光下實現高效純水分解反應 2017-08-31
- 中國科技大學劉世勇研究組: 酶觸發聚合物囊泡-核交聯膠束轉變用于抗菌藥物的選擇性和位點特異性輸運 2017-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