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學者認為:中國科技期刊需要改革重組
2011-04-1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苦練內功值得一搏
很多人都了解,中國科技期刊不僅是缺乏好論文,而且正在被外國出版集團逐步“吞噬”。
“科技期刊不僅僅是科學論文發表的陣地,而且是一個產業。”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高福說。
杜平武在作了相關研究后表示,中國的很多科技期刊都變成外國出版社的產品了。他發現,許多中國刊物“就像大名鼎鼎的中華牙膏一樣,聽起來是幾十年的中國品牌,殊不知早就是聯合利華的產品了”。
他以自己所在的化學領域為例,《中國化學》屬于Wiley出版公司;《物理化學學報》、《分析化學》和《催化學報》屬于Elsevier出版公司;而《武漢大學學報》居然變成了Springer 公司的產品。
杜平武認為,對于科學而言,科學期刊就像報紙、網絡等媒體,具有科學的話語權。中國的科研現狀,有可能會慢慢讓中國在科學上失去本來就沒有多少的話語權。
對此,杜平武提出了一些建議。首先,中國科技期刊一定要提高服務質量,尤其是期刊的網絡建設必須跟上。
“研究者每每想找文獻,國內期刊的網站首頁常常是與科學不相關的內容。很多期刊都沒有在線的pdf、txt或html文件,5年之內的都沒有,更別說10年前或20年前的文章了。而日本的Chemistry letters 從1972年到現在的文獻全部在線可查。中國科技期刊的文章全部都交給數據庫,自己的網站反而幾乎沒有在線文獻可查。”杜平武直言,“這無異于自殺。”
他希望,中國科技期刊不要設置版面費。因為版面費可能滋生腐敗,導致好文章外流。同時,科技期刊還要學會推銷自己。
陳金暉表示,研究人員有按自己意愿選擇文章發表在哪里的權利,不能簡單地用行政命令來限制;要通過改革中國期刊現狀,練好內功,吸引來自全球的高水平文章。
他表示,可按專業對中國科技期刊進行重組和改革,改變“各立山頭”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提高科技期刊的專業審稿和發表速度、期刊的文章承載量和發行水平。為了提高中國期刊的世界影響力,可以考慮將所有期刊電子版在網上公開,并在10年內提供免費下載和引用。中國期刊界并可利用這10年時間形成類似于Nature、Science、ACS、Wiley等規模的期刊出版集團。
高福認為,目前正值中國出版系統改革之時,在科技期刊出版方面,可適當引入私人資本。“國際上著名的出版集團,大多由私人開辦,只要把好政策關,一般不會出問題。盡管中國科技期刊現狀令人擔憂,但中國并不缺乏有能力辦好自己刊物的人。在當前形勢下,只要在開放的環境下讓國人一展身手,中國的科技出版業一定會走出自己的路。”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允許從專項報銷的“卓越期刊”又增30項 | 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期刊目錄的項目達到315項 2020-07-29
- 游蘇寧:中國科技期刊應不忘初心,行穩致遠 2016-11-22
- 中國期刊界首次研討建設“精品國際科技期刊” 201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