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自然》兩主編專訪:中國該培養何種科研文化
2011-04-29 來源:環球時報
英國皇家學會近日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在國際雜志上發表的科學論文數量飆升至全球第二名,并有可能在2013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多產的科研大國。一些中國分析人士認為,這將對中國科研水平的國際地位產生突破性的影響,另一些人則批評中國巨大的科研產量背后,是中國學術圈的功利主義。甚至有中國媒體稱,中國學者每年提交給國際雜志的科學論文,有90%被退回。究竟該如何評價中國的科研現狀?美國《科學》雜志主編、前美國科學院院長布魯斯·艾伯茨(Bruce Alberts)和英國《自然》雜志主編菲利普·坎貝爾(Philip Campbell)日前接受了《環球時報》專訪。
科學不是比賽,而應是協作
記者:皇家學會的報告強調了像中國、巴西、印度和韓國這樣的新興國家對傳統科學大國的挑戰與日俱增。有人認為,科學界的這種變化,實際上意味著新興世界的崛起。您怎么看?
坎貝爾:讓一百種科學之花怒放吧!中國對科學的扶持一直十分強勁,巴西、印度、韓國這樣的新興國家也都有科學瑰寶。對于科學而言,要緊的東西是創造力,這跟國別無關。如果一個國家能夠利用好這種創造力,它的經濟實力、文化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一定會上升。
艾伯茨:科學并不是比賽,而是一個高度協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名科學家的研究都在證實、挑戰或者發展其他科學家的發現,從而建立起一個不斷升高的全球知識平臺,在此平臺上,人們可以取得更大進步。因此,全 球科學成就的急劇擴張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大好消息,它會提升人們應用科技改 善生存條件的幾率。此外,發展中國家的新研究所涉足的問題,將是歐美國家 鮮有人關注的問題。比如科學家和工程師將越發致力于建設一個可持續的世界 這個重要問題。換句話說,我們怎么去用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情?我期待我們所需要的低成本發明,很多都將來自美國以外其他國家的研究。
記者:歐盟科研與創新的負責人敦促歐洲國家迅速采取行動,與中國進行合作,否則10年后他們將處于被動的位置。您怎么看這種擔憂,美國有類似擔憂嗎?
坎貝爾:中國的科學投資和科學遠景讓它富于吸引力,任何一國的科學界都樂意與之合作。但我并不覺得在科學方面,整個歐盟很快就會衰落。
艾伯茨:今天的美國跟中國科學家有大量活躍的合作正在進行。其中部分原因是美國有數量龐大的杰出華人科學家,他們跟中國保持著密切聯系。但類似合作不應該由自上而下的指令來安排;對科學家自己來說,它們得是有意義的才行。而且,隨著科學的演進,這種合作應該有一個形成一解散的過程。
如果歐洲想增加跟中國的合作,它應該支持更多聯合科學會議和科學交流,同時意識到,在很大程度上,有了中國科學家和歐洲科學家之間的碰撞,才會產生富有成效的合作研究項目。
對論文數量的激勵機制會嚴重阻礙創新
記者:皇家學會的報告稱中國論文的引用率在過去幾年從O上升到4%。您怎么看中國科學論文的質量?有報道稱中國學者投給國際雜志的論文中有90%被退回,這是真的嗎?
坎貝爾:每個人都想在頂級雜志上發表文章,這的確很難。但在科學論文的重要性序列上,中國正向上端移動。這不僅能通過NPI(自然雜志發表指數)看出來,還反映在“自然中國”網站上,該網站從包括《自然》出版集團雜志在內的科學文獻中集錦了中國最好的研究。幾年前,“自然中國”可以輕易地覆蓋大多數得以發表的最優秀的論文,但現在,它只能覆蓋有限的、經過篩選的研究。
艾伯茨:在《科學》雜志,所有國家提交的論文里都有90%以上被退回。近年來,第—作者來自中國的論文在《科學》雜志的接受率一直在上升。 2010年在900篇左右這樣的論文中,有21篇得以發表。盡管這種接受率遠低于我們的平均接受率,但它也許反映了這樣的一個事實:其他國家的科學家們更了解何種研究能引起我們的興趣;比如我在實驗室里進行的大部分研究都發表在像《生物化學期刊》這樣的雜志上,我很少向《科學》、《自然》或者《細胞》提交論文。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中國工程院 | “工程科技學術研討會 - 高分子材料回收循環與可持續發展”將于2025年6月20日于成都召開 2025-05-12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團隊 IJMS:考慮多種影響因素下的磁流變阻尼器本構優化建模 2025-05-09
- 中國科大張青川教授、吳尚犬教授團隊 Nano Lett.:通過細胞的“自我激勵”高效生產功能性sEV 2025-05-08
- SCIENCE《科學》2018年度最具視覺震撼力照片 2018-12-19
- 《自然》《科學》(6.12-6.18)高分子材料科學前沿要聞 2017-06-19
- 《科學》微塑料幼魚熱點論文被控學術不端 2016-12-13
- NATURE《自然》2018年度囊括最重要科學事件的十大人物 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