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停招之后
2011-05-11 來源:科學新聞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一直是中國高教界的夢想。
為了實現這一夢想,中國政府先后啟動了“211工程”和“985工程”,斥巨資支持一批高校向一流大學的目標沖擊,其中大部分高校都屬于研究型大學。
如今,在“211工程”實施16年,“985工程”實施13年之后,兩個工程都停止接納新進。這是今年3月,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列席全國政協第十四次會議時公開表示的,“985”和“211”工程的大門已經關上,不會再有新的學校進入兩項工程。
停招,意味著兩項工程的容量目前已經飽和。經過十幾年的經營,兩項工程究竟給中國高等教育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和改變?
“211”開端
對于“211工程”實施之前高校的窘迫,大連理工大學學科建設辦公室主任賀高紅教授記憶猶新。1997年,在大連理工大學任教的賀高紅前往香港科技大學做博士后,實驗室的先進設備使她看到了內地學校的差距,這曾讓她有些茫然和絕望。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原主任楊玉良憶及“211工程”開始之際,曾總結了如下幾條突出問題:儀器設備非常陳舊,教學和科研用房十分緊張,教育技術和文獻資源建設滯后,不能夠適應人才培養和承擔重大科研任務的要求。另外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人才隊伍的斷層比較嚴重,博士生僅僅占總人數的2.6%,高校科研能力比較弱,高水平的成果也不多。在楊玉良看來,這些問題也直接導致中國高校的國際合作、交流層次較低,缺乏影響力。
鑒于國內高校的落后狀況,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原國家教委即提出“211工程”的設想,1994年,這一設想被寫入國務院關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1995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原國家計委、原國家教委和財政部聯合下發了《“211工程”總體建設規劃》,“211工程”正式啟動。
“211工程”的總體目標為: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一批高等學校和重點學科。經過若干年的努力,使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以及一批重點學科在教育質量、科學研究、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等方面有較大提高,在高等教育改革特別是管理體制改革方面有明顯進展,成為立足國內培養高層次人才、解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基地。其中,一部分重點高等學校和一部分重點學科,接近或達到國際同類學校和學科的先進水平,大部分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上取得較大成績,適應地區和行業發展需要,總體處于國內先進水平,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
1995年,全國共有高校1054所,本科院校616所。“九五”期間,“211工程”在99所高校中實施建設,主要安排了602個重點學科和兩個全國高等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工程所需建設資金,主要由學校所屬的部門和地方政府籌措安排,中央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給予支持,對工程建設起推動、指導和調控作用。
“實際上這是一個相當大的計劃和要求,對于一個10年的計劃,這個要求是非常高的。”楊玉良曾表示。
為了能夠進入“211工程”,各個高校都開始摩拳擦掌,“當時為了學校申請‘211工程’,全校師生一起粉刷墻壁。”一位河北大學的校友回憶當時學校申報時的盛況。而就在高校都努力爭取進入“211工程”之際,一個支持力度更大的計劃出臺了。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云南大學新疆大學等非985高校已入列42所雙一流大學名單 2017-08-30
- 教育部重大課題聚焦“985”和“211”高校 2016-04-28
- 985、211工程高校去向終于有了定論:繼續支持 2015-03-10
- 教育部今年工作要點未單提985、211建設 2015-02-13
- 教育部:不存在廢除211、985工程情況 2014-11-14
- 因本科不是211院校,博士就業遭歧視 201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