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裴堅課題組在有機材料的組裝及其性能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1-06-20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通過溶液方法加工一類末端通過溴代烷基取代的有機稠環結構,獲得了表面含有溴原子的有機一維微米線。該結構在固體狀態下發射天藍色熒光,而表面的一級溴代烷基取代基可以發生表面反應。裴堅課題組合成了一個具有酚羥基的紅色染料,在不溶解有機微米線的乙醇中進行了表面的SN2取代反應,成功將該紅色染料通過共價鍵合的方式修飾在了一維有機微米線表面,并利用表面分子進行的輻射能量轉移將原先發射藍光的微米線改性為發射白光。通過修飾條件控制,裴堅課題組最終獲得了等能點附近(CIE: 0.32, 0.36)的白光發射。裴堅課題組通過瞬態熒光,表面熒光掃描,飛行質譜等實驗證明了修飾結果源自于表面一層分子中少量分子發生的化學反應。該工作是該領域內第一次對有機微納米晶體進行的表面化學反應修飾,并通過表面單分子層修飾來徹底改變了整個一維微納米結構的物理化學性質,為以后進行更為復雜的器件或生物化學應用提供了基礎。(J. Am. Chem. Soc. 2010, 132, 15872–15874.)
利用氫鍵將含有大位阻集團的三維深藍發射材料組裝成一維微納米結構,由于分子本身的三維骨架特性保障了組裝體較高的固體熒光量子效率,六個位置取代的羧酸基團處于合適的位置形成了很強的氫鍵,進而實現了長程組裝體。裴堅課題組獲得了文獻報道中熒光量子效率最高的有機發光納米線。(J. Am. Chem. Soc. 2009, 131, 2076-2077.)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電子科大崔家喜教授團隊 Angew:自生長有機材料 2023-07-17
- 中科院化學所實現有機打印光子學集成回路 2015-10-19
- 可回收、重塑的樹脂材料問世 2011-12-07
- 華南理工大學邊黎明教授團隊Nature Chemistry:可模擬細胞外基質液液相分離介導的組裝及生物物理特征的簡約模型 2025-06-10
- 港理工王立秋、港大尹曉波、上交李威、南科大唐欣 Nat. Commun.:仿趨磁細菌 - 新型磁鐵 2025-05-22
- 天津大學宋東坡教授課題組 Angew:超分子瓶刷自組裝構筑納米到微米跨尺度光學結構 2025-05-15
- 天津大學葉龍教授 Macromolecules:表征自支撐高分子光電薄膜力學性能的新方法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