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國際科技合作:與世界科學家共解科研難題
2011-07-28 來源:科學時報
合作:與世界科學家共解科研難題
在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所,經常上演多國科學家的集體辯論。他們與日本、意大利、韓國、新加坡、瑞士、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等光源和國家實驗室合作,使700多名外國科學家參加了上海光源工程論證和研討,協助解決了工程低溫超導高頻技術等若干關鍵技術問題。
這樣的例子在中科院還有很多。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工程 、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EAST)、中美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
中科院的國際科技合作求的是實質。設立的“對外合作重點項目計劃”以“種子基金”的方式,支持科學家牽頭發起和參與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科學計劃。多位外國專家表示,這種支持新學科、新生長點、新交叉點、前瞻性的國際合作項目的計劃受到廣泛歡迎。
白春禮指出,中國要解決關系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各國的科技合作。他表示,中科院正在實施“創新2020”計劃和策劃實施一批戰略性科技先導專項。這需要國際合作和國際科學家的廣泛參與。中科院將實行民主辦院、開放興院、人才強院,不斷提升全院的國際化程度。
知識創新工程實施以來,中科院與50多個國家(地區)簽署200多個院級協議和1000多個所級協議,共建了馬普青年科學家小組等92個不同層次的中外聯合研究單元。
引領:擴大我國在國際科技界話語權
國際合作還開辟了中科院新興前沿交叉研究領域和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研究方向上,中科院的科研團隊扮演的不僅是合作的角色,更是引領或共同領導的角色。
中國科學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伙伴研究所借助國際化機構的天然優勢,建立了組合數學與幾何學等4個實驗室和比較基因組學等4個青年科學家小組。這形成了我國計算生物學研究的比較優勢。
同樣的“角色”還被多個中科院研究所扮演。
白春禮指出,國際合作成為吸納國外先進科學思想、形成新的研究領域和方向的重要途徑。與國際同行共同開展交叉前沿研究,促使我國在國際科學前沿占據一席之地。
中科院的國際合作也成為擴大我國國際影響、提高我國國際科技地位、提升我國國際話語權和國際凝聚力的重要途徑。
“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等一些享譽國際科學界的重大科研計劃,都是由中科院科學家提出科學思想后,通過國際合作取得重要進展的。“第三極環境國際計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環境問題科學委員會共同列為“旗艦”科學計劃。
近年來,中科院國際學術組織任職隊伍不斷壯大,科研人員在各類國際科技組織任職900余人,其中,任重要職務的有200多人。
白春禮表示,中科院的國際合作正在實現從一般學術交流向實質項目合作的轉變,從分散合作向重大集成合作的轉變,從雙邊合作向多邊合作的轉變,從短期合作向長期戰略合作的轉變,從跟蹤參與向牽頭組織國際計劃的轉變。
中科院的國際合作正迎著“十二五”部署大步向前。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中科院納米能源所李琳琳團隊 JACS:具有動態活性位點的Ga/Zn雙單原子納米酶提高癌癥治療 2025-05-10
- 西工大于海東/梁飛、中科院納米能源所李琳琳團隊 Matter:摩擦電貼片通過銅死亡抑制術后黑色素瘤復發 2025-04-15
- 中科院化學所賈迪課題組 Nat. Commun.:利用光散射量化復雜凝膠體系中動態弱鍵的強度及物理交聯點密度 2025-04-08
-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項目醫用高分子納米復合材料研究取得新突破 2014-07-18
- “高性能、多功能納/微雜化碳纖維復合材料”通過驗收 2012-08-08
- 廣州白云國際科技合作交流中心掛牌成立 201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