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激發高�?萍蓟盍�
全力破解長期困擾高校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充分釋放高�?萍紕撔聺摿�,有效實現教育與科技、經濟有機結合。通過創新科研團隊的聘用管理體制、完善以創新和質量為導向的科研評價機制、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方式、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在建設高水平的基礎研究基地、實施跨學科跨領域集成資源有組織創新、推進產學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建設國際合作聯合研發基地等方面先行先試,探索經驗、形成模式、帶動全局。
創新高�?蒲薪M織模式。探索在高校跨學科跨領域集成資源、協同攻關、實施有組織科技創新的組織模式和運行機制,培育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團隊,促進科研與教學互動、與創新人才培養相結合,重點在項目發現、隊伍組織、過程管理、產學研用結合、通過工程實踐培養輸出高質量技術人才等方面實現突破。加強高校與高校之間,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區域等的協同創新,充分發揮高校優勢整合社會創新力量與資源。支持高校與科研院所、企業共建研發機構、開展聯合研究和人員互聘兼職,探索研究集群、虛擬實驗室等新型科研組織形式。
創新高校科研管理體制。探索符合基礎研究規律、有利于吸引聚集一流領軍人才、有利于科研人員潛心研究、有利于高水平創新人才培養、既符合國際慣例又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在人員聘用、資源配置、考核評價等環節探索符合科學研究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新形式和新辦法,支持潛心研究,鼓勵探索,寬容失敗,形成優秀人才、優良項目的發現機制。加強科研經費管理,改進科研經費使用的績效評價。改革科研評價制度,堅持科研評價的創新和質量導向,避免頻繁考核、過度量化。
學術道德和風氣不僅關系到學術的形象和生命力,而且關系到整個社會的風氣和民族的精神風貌。高校要切實加強學風建設,加強科研誠信教育,大力弘揚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促進學風建設經�;�、規范化和制度化,嚴肅懲處學術不端行為。高校廣大科研工作者要牢記社會責任,秉持誠實、科學、嚴謹的研究態度和學術作風,甘于寂寞、淡漠名利,擔當學術道德的守護神。
科技和教育承載著中國未來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使命崇高,責任重大。教育、科技攜手并肩,共同開創我國教育和科技事業的嶄新局面! (教育部部長 袁貴仁)
- “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行動計劃”在京啟動 2012-08-30
- “加強科教結合,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重大問題研究”課題啟動會在京召開 2012-03-05
- 科教結合共建“納米學院” 協同創新助力蘇州納米技術產業創新基地發展 2012-01-12
- 高超教授被授予“浙江大學‘十二五’優秀科技領軍人才”稱號 2016-05-09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榮獲“全國化纖行業‘十二五’創新平臺建設獎” 2016-03-22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舉辦“國家‘十二五’新材料發展規劃”專題報告 201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