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緒紅院士談“高校領導赴海外培訓項目”啟示
2012-01-1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由國家外國專家局和教育部聯手打造的“高校領導赴海外培訓項目”已經實施了九年,項目的成效到底如何,參加培訓的高校領導歸國后又做出了怎樣的成就?近日,記者就此采訪了該項目的首批學員,蘭州大學校長周緒紅院士。
國外培訓改變高校辦學、科研和服務社會的理念
周緒紅曾多次參加國家外國專家局審批的培訓項目,2003年他去了哥倫比亞大學,2006年去了萊斯大學,2010年去了密歇根大學,2011年又去了耶魯大學。多次的培訓使他對美國高等教育有了比較詳細和深刻的了解。他認為該項目對大學校長來說是個很好的事情,通過學習國外先進的理念和先進的做法,可以使大學校長在大學辦學、科學研究以及服務社會的理念發生改變。在他長達萬言的考察報告中就記錄著他在海外培訓過程中的所見、所識和所想。
他對美國高校印象最深的事情,一是國外大學的發展首先是有規劃的指導和科學的定位。二是成熟規范的管理。三是人員素質比較高。無論是給他們上課的教師,還是管理人員都是博士學位,這在當時讓他們感到很震撼。另一個印象比較深的就是國外高校的學科發展。斯坦福大學的生物學交叉研究中心,將生物技術交叉到數、理、化工程學與醫學各個領域,形成了生物化學、生物物理、生物醫學和生物工程。邊緣學科、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就在這里產生,形成了很多前沿方向,引領了學校的科學研究和發展,使創新性的學術理論不斷產生,這一點讓他很受啟發。
高校平臺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是關鍵
2006年,周緒紅來到蘭大擔任校長,開始著手修訂蘭大的三大規劃,即學校的總體發展戰略規劃,學科與隊伍建設規劃以及校園建設規劃,并把學科交叉提高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他希望通過學科交叉產生一些新型學科,通過學科的交叉凝聚一批各個學科的人才,建立一個科學研究的平臺,通過學科來引領科學研究,支撐人才的培養。為此,他提議將原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王銳教授調到了基礎醫學院任院長,以促進化學與醫學的交叉,促進生命科學與醫學的結合。過去底子很薄的基礎醫學院,王銳去后,在爭取科學研究項目、科學研究成果以及對外交流等方面,面貌一新,而他自己也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周緒紅更強調平臺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他構建了以原始創新為重點的基礎研究創新平臺和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兩大平臺,并注重平臺建設的交叉性,以推動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的交叉、滲透與融合,孕育和催生新的學科研究領域和研究方法。幾年來,蘭大在人才隊伍建設和學科發展方面發生了比較顯著的變化。在國家“千人計劃”實施之前,他從國外招聘了三位院長。為了招聘世界著名巖石學家、前國際地球化學學會理事、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固體地球組成和演化委員會主席、英國杜倫大學教授牛耀齡,蘭大特別為他成立了地質與礦產學院。已在美國擔任終身教授的黎家也被聘請為生命科學院院長。
蘭大現有8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學科,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一批部省級重點實驗室。過去從來沒有過的“973計劃”項目來到了蘭大,國家重大計劃和專項也來到了蘭大。過去8年之中沒有的“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開始年年都有。13年沒有過的國家獎,開始年年都有,5年時間蘭大獲得了12個國家獎。在《科學》雜志上也開始有了以蘭大的名義發表的文章。過去18年沒有晉升過院士的蘭大,2009年一次就晉升3個院士。2011年周緒紅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院士,成為蘭大百年建校史上的首位院士校長。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高校領導任期內就該遠離科研 2015-06-01
- 吉林大學副校長涉嫌受賄 今年已有18位高校領導“落馬” 2014-08-21
- 教育部:重點高校領導60歲要“退休” 2014-02-20
- 中青報:高校領導學成歸來請向公眾匯報 2010-05-19
- 蘭州大學校長周緒紅:用事業平臺凝聚一流人才 2012-07-18
- 蘭大校長周緒紅:中西部高校“差”在哪兒 201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