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多孔配位聚合物框架設計合成獲得新進展
2012-02-16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多孔配位聚合物具有新穎有趣的網絡結構,在吸附、分離、催化等方面有著廣闊的潛在應用。通過合理的分子設計和可控合成實現預期拓撲網絡的定向構筑迄今仍然是配位聚合物晶體工程的一大挑戰。
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章躍標博士、張杰鵬教授和陳小明教授等在前期工作中(Zhang YB, Zhang WX, Feng FY, Zhang JP, Chen XM, Angew. Chem. Int. Ed. 2009, 48, 5287),他們發現可以通過合理組合線型的二羧酸和吡啶苯甲酸配體,將氧心三核M3O(RCOO)6L3簇用作三帽三棱柱構型的9連接節點,并獲得首例由單一9連接節點組成的ncb網絡結構。
與已知的其它網絡結構類型相比,ncb結構原型對兩種有機配體的長度有嚴格要求。為了拓展相關結構原型的應用,他們隨后引入了簡明的立體幾何結構分析手段,分析預測了不同配體組合構建ncb型多孔網絡結構的可能性,并通過大規模合成實驗(嘗試了5×5個配體組合)驗證了該理論,得到了一系列具有相同網絡拓撲結構,但孔洞大小和形狀、吸附特性都能被系統調控的新型多孔配位聚合物。
該工作最近發表于《自然通訊》(Zhang YB, Zhou, HL, Lin RB, Zhang C, Lin JB, Zhang JP, Cheng XM, Geometry analysis and systematic synthesis of highly porous isoreticular frameworks with a unique top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2, 3, 642)。
相關鏈接: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華工殷盼超教授 Angew:納米限域效應助力質子傳輸 2023-01-04
- 可溶性多孔配位聚合物復合催化材料研究獲進展 2016-08-09
- 中山大學沸石型多孔配位聚合物的孔表面剪裁發表于《先進材料》 2011-04-12
- 華南理工付良兵教授 Angew:生物質來源的功能聚縮醛可控合成及性能調控 2025-05-06
- 蘇大劉莊/楊光保教授團隊招聘博士后 - 材料合成、納米醫學(腫瘤診療、藥物遞送、免疫治療等) 2025-04-29
- 長春應化所白晨曦研究員團隊 Macromolecules: 通過后聚合大分子鏈交換反應合成耐超低溫的聚乙基氟苯基硅氧烷彈性體 2025-04-25
- 中山大學腫瘤醫院楊江教授 JCR:可吸入式pH響應型電荷反轉聚合物-siRNA復合物用于ALK融合陽性肺癌靶向基因治療 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