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長周其鳳為150名新生代產業工人講課
2012-08-0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作為北大人,你們的名字今后與北大分不開了。不管命運把你們安排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你們都能做好,成為棟梁之才……”7月30日,北大辦公樓禮堂,北京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周其鳳站立講壇,陡高嗓門,這讓臺下的東莞外來工唐小華至今不敢相信。
“真的像做夢一樣!”唐小華回憶起自己的經歷:就在剛才,他和同學們拉著周校長的手,站在氣勢恢弘的貝公樓草坪前,正對著北大著名的西校門照相;去年初,他通過積分入戶政策在東莞安家落戶,隨后,從兩輪考試中殺出重圍,成為首批“圓夢計劃·北大100”學員;14年前,初三畢業來廣東打工,一開始是個螺絲工……
這里是北大校內規格最高的會堂,是北大最神圣的地方。克林頓、普京、連戰、李敖等都曾在此發表過精彩演講。如今,這里坐著150位來自廣東的新生代產業工人,周其鳳正在給他們上課。
“在北大,農民工是受尊重的”
“前段時間我寫了一首歌《化學之歌》,很多人覺得沒文化,在網上把我批評得夠嗆。說北大校長就這水平?就從這說起吧。”周校長一番“自嘲”式的開場白,讓他和學員們都笑了。“歌詞如果認真去琢磨,還是可以看出是激勵年輕人認真去思考。”
“我今天想跟大家敞開心扉交流。”周其鳳簡單回顧了自己從湘西農村到北大的求學歷程。他引用今年北大學生畢業時寫的一句話,送給在座學員:“曾經燕園學松柳,何處落腳不成材。松,剛毅;柳,柔美,這代表著北大的精神和風格。不管命運把你們安排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好,都能成為棟梁之才、有用之才。”
學員們報以贊許的掌聲。“北大是全國人民的北大。把你們請到燕園來,這也體現了北大人的胸懷,兼容并包。”周其鳳告訴學員們,前段時間,北大的保安寫了本書《站著讀北大》,他親自寫序;學校曾有一位廚師生病去世,北大的學子們主動寫文悼念,還主動募捐,幫助他的家庭。“這說明,在這個院子里,農民工是受尊重的,這就是北大的風格。”
“你們當初因為各種各樣原因,沒有考上大學,外出打工,但是你們沒有迷失方向,沒有喪失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學習態度,當有‘圓夢計劃·北大100’的機會時,你們就成了北大的同學。這是非常非常好的。”
最高規格接待,“是對同學們過去努力的回報”
“這個講堂是1926年建的。即便在北大,不是每個活動都用這個講堂,這是北大很神圣的地方。今天把同學們請到這里,就是對同學們過去努力的回報。”
面對落座的100多位新生代農民工,周其鳳時時以“同學們”相稱。作為校長,他在言語中對這群“北大人”諄諄寄語。
周其鳳說,北大自誕生之日起,在骨子里就有種使命感,要為國家振興、民族富強而奮斗。“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小平你好”這些口號都出自北大的學生。
他認為,這種使命感給學子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功課好、工作好,還要對民族、對中華文明、對世界的進步有責任和擔當。“這才是一個合格的北大人。”
“現在你們是北大的同學,你們的名字與北大分不開了,這意味有更大的責任感,要有更大的擔當,要為我們的民族和國家作出更大貢獻。”周其鳳說,“這也意味著你們在承載更多榮譽的同時,要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委屈。你們過去就比一般的同齡人更辛苦,我也相信,有這樣的基礎,你們將來一定能夠更加成功。”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北大校長王恩哥:北大不培養技術專精而格調低下人物 2013-11-06
- 周其鳳卸任北大校長 還有5個夢想尚未實現 2013-03-25
- 北大校長稱北大每年接受審計150次 審計署否認 2013-03-06
- 周其鳳院士:提升中國在國際學術組織中的影響力 2018-01-19
- 北京大學周其鳳院士當選IUPAC副主席 2015-08-20
- 北大前校長周其鳳:就科教改革說三個“不” 201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