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象背后是錯亂的學術評價體系和刊號的壟斷
期刊亂象的背后,是巨大的發論文需求。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沈陽在2010年估算:全國學術期刊一年只能發表論文248萬篇,而背有論文發表指標的人數達到1180萬。
“這其中的巨大落差導致問題叢生,包括論文買賣,假刊、一號多刊等期刊亂象,學術不端和學術泡沫等!鄙蜿柛嬖V中國青年報記者。
在他看來,巨大需求并不合理:“根據相關規定,我國只要參評職稱的,可能都得要發論文,這導致醫生、護士、記者、中小學教師,甚至國有煤礦工作人員都要發論文。”
2012年,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在校內進行改革,他直言目前職稱評審體制的不合理:“現在聽說護士提高級職稱都需要寫多少篇論文?好象有點荒唐!薄白o士發表論文與她們的本職工作有很大的關系嗎?護士打針、換藥這些工作做得好,服務病人和配合醫生好不就行了嗎?南丁格爾有論文嗎?護士提高級職稱要寫論文干什么?到底是論文多的護士好?還是對護理工作熟練、對病人好的護士好啊?”
在中南大學的職稱評審改革中,張堯學明確表示:“臨床就不一定要有論文!
醫療衛生領域是學術亂象的重災區,醫療類假刊和論文抄襲現象尤其嚴重。2010年,中國青年報曾報道一起連環抄襲事件,為了評職稱,一篇討論“宮腔粘連”的醫學論文,遭遇了16個醫療單位25人的6輪連環抄襲。有抄襲者承認,小醫院沒有更多的科研條件,發論文只是為了評職稱。
湖南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云夢學刊》主編余三定告訴記者,目前學術評價過度量化的問題仍未得到緩解,反而評價越來越細,越來越量化,逼得大家去發文章。在高校,首先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統計論文數量,這逼得每個大學也要統計論文數量,大學則把任務往下面層層分解,“逼得大家只重數量不重質量”。
余三定認為,學術期刊的亂象,板子不應打在期刊上,關鍵原因還在于學術評價體系的錯亂。他的這一觀點也獲得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同。
朱曉東等人撰文認為,科技學術期刊出現一號多刊等問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國內期刊號控制太緊,迫使編輯部采取變通方式。“對科技期刊號政策上的長期控制,不僅影響了我國科技的發展和交流,人為地把期刊號變成‘稀缺資源’,使一些想創辦新刊的單位為了獲取一個刊號,不惜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也造成了期刊審批過程中‘選擇’的隨意性,催生了不正常的申辦環境!彼麄円虼私ㄗh對純粹的學術類、技術類科技期刊從審批制改為備案登記制。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風田也撰文表示:“目前之所以有些學術期刊能夠靠版面費發大財,主要的原因還是變相的壟斷造成的壟斷高價,也就是審批部門人為地限制學術期刊的刊號,導致目前學術刊物太少,辦一個新的學術刊物太難,已有學術刊物變成事實上的壟斷造成的。如果審批部門能夠自由地放開學術刊物的辦刊規定,讓市場來進行自由競爭,不出幾年,那些?渴瞻婷尜M斂財的學術刊物馬上會被淘汰。”
- 2022年中科院分區表發布 | 化學類/材料科學類/工程技術類 2022-12-21
- 北京化工大學曹鵬飛教授受邀擔任國產高水平期刊 Supramolecular Materials副主編 2022-10-29
- 2022年SCI期刊最新影響因子正式發布 2022-06-28
- 不唯論文、強調教書育人 | 清華發布學術評價新政 2019-04-22
- 發論文才能畢業 學術評價體系成了一刀切 2017-12-12
- 復旦大學:“代表作”制度挑戰學術評價市場邏輯 201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