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獎助政策體系爭議仍存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數字媒體研究所所長高文在接受采訪時,審慎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他首先對“10億”的獎金支出數量提出質疑:“這個10億元的數據很不準確,統計過程中可能忽略了一些重要數據。實際對學生的支出可能遠遠超過這個數字。比如,中科院的研究生和很多“985”學校的研究生,雖然國家發給他們的助學金每個月只有幾百元錢,但是導師每個月還要付給學生1000-2000塊錢作為生活補貼,這些錢可能都沒有被計算在內。”
高文表示,政策中的“研究生收費”,可能對部分文科類專業的研究生有影響,因為有些文科導師可能科研項目經費不多,無法替研究生負擔學費,這部分學生想讀研究生就要自己出錢;但是對于絕大多數理工科學生影響不大,因為他們的學費甚至生活費都可以由導師通過承擔的課題經費來負擔。“因為我們國家是九年義務教育,義務教育階段的費用是國家承擔的。研究生教育不是義務教育,也就意味著培養費不應該全部由國家來承擔。但不由國家承擔并不意味著就要全部由個人承擔,而是需要有一個分擔機制。大學有錢的,可以通過研究生獎學金和免學費來負擔一部分;導師有充裕科研經費的,可以由研究課題分擔一部分;研究生個人家庭經濟實力允許的,也應該分擔一部分;這就是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分擔機制。”
高文為記者例舉了國外的情況:例如美國的精英教育,他們的教育費用部分由個人來承擔,比如生活費等,但是培養和研究費用一般都是由導師或者課題組或者大學來承擔。而現在我們國家的研究生費用主要都是由國家來承擔,這本身就不科學。如果國家投入不夠,研究生待遇低,他們很難靜下心來做研究。反過來說國家要提高研究生待遇,那就必須在體制機制上保證經費來源渠道暢通。通過研究生收費政策,實現成本分擔機制,使得研究課題經費也能名正言順進入研究生培養主渠道,以獲得研究生培養所需的足夠費用。
清華大學校長袁駟表示,高校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從2006年開始在部分高校試點,清華大學也進行了探索和實踐,逐步建立了“三助(助教、助管、助研)”和“獎助貸”體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目前而言,獎助政策體系尚不完善,還需加力投入。
著名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教授也提到,所有學生都納入收費范疇后,需要注意的是獎學金的覆蓋面有多大,如果過少,則會增加學生的學費壓力。
在采訪中也有教育界人士呼吁,應進一步擴大國家獎學金規模到100億元,覆蓋35萬碩士生和10萬博士生。另外,在設立國家獎學金的同時,設立國家獎教金,把剩余的37億也花出去。將研究生收費收入,全部用于獎勵學生和老師。其他方面,則通過國家投入來解決,讓這部分學費真正支撐起中國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唯其如此,這部分學費才算真正落到了實處,起到了最大效用。
- 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饒思圓課題組誠招博士、碩士研究生 - 化學、材料學、生物工程、電子工程、神經科學、基因工程 2025-04-11
- 2024年全國高分子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將于2024年5月31日在上海舉辦(第二輪通知) 2024-04-26
- 2024年全國高分子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將于 2024年5月31日在上海舉辦(第一輪通知) 2024-03-14
- 愛爾蘭都柏林大學王文新教授課題組招收高分子化學/計算模擬方向博士生,提供全額獎學金 (每年學費+生活補助共31,500歐元) 2022-05-31
- 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將人工分子機器應用到離子跨膜傳輸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2018-12-04
- 國內高校正式迎來新一輪學費“漲價潮” 2014-07-16
- 浙江大學和都柏林大學王文新教授課題組招收高分子化學方向博士生,提供全額獎學金 20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