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經費管理值得反思
從學術光環上看,擔任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的常務副院長的陳英旭是浙大的“明星”,他是“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才、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環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并主持過相關領域的國家“973”、“863”計劃項目。
一位環境與資源學院的教師表示,陳英旭是為環境與資源學院這幾年的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的。
出事前,陳英旭曾談及學院的建設情況,他介紹,環資學院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3個,省扶植學科1個;涵蓋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4 大門類,是目前國內環境與資源領域學科門類最為齊全的學院之一。“現在無論在學科建設、科研實力、實驗室建設還是人才培養質量上,在國內高校中都名列前茅,綜合實力處在公認的第一梯隊。”
另一位教師則稱,自己與陳英旭只是同事關系,從平時的工作來看,陳英旭很有責任心。
今年1月,浙江大學紀委書記周谷平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陳英旭案還沒有最終宣判,他的具體行為還沒有在法律上定性,校方也不好作出評判。
目前,我國對于科研經費的監管主要包括承接單位的內部財務監管和各相關部門的抽查審計,陳英旭就是在2012年重大專項的例行審計時,將錢退回了浙江大學,而后事發。
2012年12月28日,教育部曾專門召開視頻會議,強調加強科研經費管理。會上,中紀委、監察部駐教育部紀檢組長王立英通報了6起科研經費貪污案件,陳英旭案是這6起案件之一。
周谷平表示,此前,由于考慮到保護教師的積極性,方便科研創新,相對來說科研經費的管理是比較寬松的,但陳英旭事發后,浙大方面已經開始收緊相關的科研經費管理,在具體的處理情況上肯定會有一些加強。
浙江工業大學副教授金贊芳也感覺,現在學校內部的審查頻率高多了,“以前沒那么勤快,現在經常審查”。
在一些人士看來,更值得反思的是科研經費管理上的問題。
戴夢華就認為,雖然陳英旭在科研經費上的操作確有不規范之處,但更多的是源于科研經費管理的諸多主客觀因素。
陳英旭是2008年正式接手苕溪課題,課題的實施期為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但其中國撥經費2009年4月才到位,地方財政的配套資金更是遲遲未能完全落實。
“苕溪課題實施時間短,經費撥付又存在滯后性。因此,很多研究工作很難在實施期限內完成或達到良好的效果。”戴夢華說,據了解,苕溪項目的實際操作周期又比預想的時間長,至少需要5年的時間。但根據財政部的相關規定,課題實施期限到期做結題驗收后,未用完的科研經費要退回國家。
他在辯護詞中寫道,考慮到課題后期工作主要有示范工程重整修復、運行維護以及產業化推廣等重要工作,仍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從而保證科研成果得到有效的保護,為將來產業化經營以及“十二五”課題的申報和運行打下良好的基礎,因而,“課題組只能通過變通的方式,將部分將來需要用的資金轉移出來,目的仍然是為將來課題的深入開展維護做更好的服務”。
戴夢華表示,科研經費與行政費用不同,很多花費按照現行規定無法做預算。例如,高博公司在課題申報開始,組織力量協助陳英旭開展水專項的前期調研和協調工作,至國撥經費到賬前,高博公司實際發生包括業務費、差旅費、人員工資和津貼、辦公費用等各項費用共計85萬多元。“這些費用都是為苕溪課題服務的,但是無法體現到預算中,國撥經費中也沒有對這些費用進行補償”。
同時,按照規定,項目的示范工程應該由地方財政配套或者企業投入,但實際操作的時候,地方財政始終無法落實相關費用,企業也不愿出錢,“課題組只能通過高博公司和波易公司從國撥資金中尋求支持”。
記者在走訪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時,也聽到了類似的看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師表示,陳英旭的出事更多的是因為科研經費的體制問題,“你想想,2009年把錢撥出來,2010年讓你結題把錢花光,這肯定不科學。我們做課題也碰到過這樣的問題,也是要自己掏錢。有些項目還好,資金到位之前,先墊付,賬掛著,資金到位之后,我們可以把這個錢還掉,但是像他這個大項目,很容易出事。”
有關重大專項科研經費管理的《民口科技重大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是2009年9月才出臺。而有關墊付和歸墊的規定《關于加強和規范民口科技重大專項資金墊付與歸墊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是2010年 11月出臺,有關驗收的文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驗收暫行管理細則》則是在2011年7月出臺征求意見稿。
戴夢華認為,法律的滯后和實際操作過程中的種種問題,才導致了苕溪課題組最終出現科研經費的問題,“從中央到地方,從科研院所到各類學術機構,在項目科研經費使用上不合規的并非個別現象,這與經費使用管理制度缺乏和滯后有關”。
據了解,陳英旭因科研經費使用移交司法機關后,太湖流域治污課題目前由浙大移交給他的同事徐向陽教授接手,徐向陽拒絕了記者的采訪。陳英旭苕溪課題的研究團隊中,首席科學家為浙江大學副校長張土喬,他也婉拒了記者的采訪。
記者還走訪了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檢察院、杭州市人民檢察院,并電話聯系了杭州市人民法院,它們都拒絕對此案置評。
目前該案一審仍未宣判。
- 中科院“捐精院士”因貪污獲刑13年 妻子曾舉報其包二奶 2013-01-04
- 科技部:關于編報2011年度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課題財務決算報告的通知 2012-03-19
- 科技部:關于申報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課題經費概預算的通知 2011-09-30
- 科技部部分在研項目課題經費管理不規范 涉及金額過億 2011-06-28
- 浙江大學吳晶軍、方子正團隊 Adv. Mater.:3D打印超強韌可修復彈性體 2025-07-07
- 浙江大學劉昭明研究員團隊 Matter: 無機離子分子交聯劑實現彈性體剛度與韌性的協同提升 2025-06-05
- 浙江大學朱利平教授課題組 Adv. Sci.:巧用“分子支架”策略在聚酰亞胺膜內構筑有機分子快速傳輸通道 2025-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