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物理系郝建華教授(通訊作者)研究小組構建了一種自愈TENG。通過自愈聚合物和磁輔助電極的引入,使得發電機在遭到損傷后可自行修復。該發電機在經過5個損傷-修復周期后,發電機的性能仍然能夠達到初始的95%。這項研究為發展新型機械能收集器件提供了可行方案。該研究成果以“Fully Self-healing and Shape-tailorabl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Based on Healable Polymer and Magnetic-assisted Electrode”為題發表在Nano Energy上。
圖1. 自愈摩擦納米發電機的結構和發電機理圖
(a)自愈摩擦納米發電機的結構示意圖;
(b)自愈TENG(4 cm × 6 cm)的光學照片:(左)插圖展示的是底電極的光學照片,(右)插圖展示的絕緣層底面圖案的光學照片;
(c-f) 自愈TENG的發電機理圖:(c)完全接觸狀態,(d)逐漸分離狀態, (e) 逐漸接觸狀態,(f)完全分離狀態。
圖2. 自愈TENG的電學輸出性能表征
(a) 在施加6.25 N作用力下,自愈TENG的開路電壓;
(b) 在施加6.25 N作用力下,自愈TENG的短路電流;
(c) 在施加6.25 N作用力下,自愈TENG的輸出電壓和電流隨負載電阻變化圖;
(d) 在施加6.25 N作用力下,自愈TENG的輸出功率密度隨負載電阻變化圖。
圖3. 聚合物摩擦層的自愈性能表征
(a) PDMS-PU的自愈過程:(Ⅰ)初始態的PDMS-PU(Ⅱ)切斷后的PDMS-PU(Ⅲ)在65℃自愈后的PDMS-PU;
(b) (上)損傷樣品的光學顯微圖片,(下)自愈后的光學顯微圖片;
(c) 自愈后的樣品在拉伸前后的圖片;
(d) 初始樣品和不同自愈時間和溫度下,自愈樣品的應力-應變曲線;
(e) 在不同自愈時間和溫度下,PDMS-PU薄膜的應變恢復百分比。
圖4. 聚合物自愈機理
(a) 自愈聚合物結構示意圖;
(b) 所制備PDMS-PU薄膜中二硫鍵的可逆交換反應;
(c) 所制備PDMS-PU薄膜中的可逆氫鍵連接;
(d) 所制備PDMS-PU薄膜的自愈機理。
圖5. 器件的電極自愈性能表征
(a) 通過和LED燈泡串聯來定性表征頂部電極的自愈過程:(Ⅰ)初始電極(Ⅱ)切斷后電極(Ⅲ)自愈后電極;
(b) 底部電極的自愈過程;
(c) 損傷前和自愈后電極的I-V曲線;
(d) 頂部和底部電極在不同損傷-自愈周期下的電阻變化。
圖6. 發電機自愈過程中輸出性能表征
(a) 在初始態、斷裂后、自愈后,所制備TENG的短路電流;
(b) 在初始態、斷裂后、自愈后,所制備TENG的開路電壓。
圖7. TENG的形狀重塑性能
(a) 自愈TENG從方形變為帶形的重塑過程:(Ⅰ)初始器件(Ⅱ)切斷后(Ⅲ)組裝(Ⅳ)重塑器件;
(b) 施力物體與發電機之間的形狀匹配對短路電流輸出的影響;
(c) 自愈TENG從初始方形到手形的形狀重塑過程;
(d) 腳部運動驅動方形TENG產生的開路電壓;
(e) 手拍打驅動方形TENG產生的開路電壓。
該團隊通過將自愈PDMS-PU聚合物和磁輔助自愈電極集成構建了一種自愈摩擦納米發電機。該發電機在某部分受到機械損傷后,由于自愈聚合物的機械特自愈性和磁輔助電極的電學自愈特性,能夠很好的修復損傷部分,進而實現器件性能的恢復。同時,該自愈發電機還具有形狀可裁剪特性,使發電機能夠更好的收集機械能和匹配復雜的機械傳感。這為發展長壽命、高穩定性和目標適應性的自驅動能源器件提供了可行方案。
文獻鏈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1285517305219?via%3Dihub
- 大連理工大學蹇錫高院士團隊 AFM:穿山甲鱗片結構啟發的高強度可修復超分子水性聚合物網絡 2025-04-04
- 武漢紡織大學于志財團隊 Adv. Fiber Mater.:基于動態共價鍵自修復熱電纖維的制備及無源溫度傳感應用 2024-04-27
- 南理工傅佳駿教授課題組 Adv. Mater.:高致動能量密度、超強韌、可修復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 2024-04-27
- 青島大學逄堯堃教授團隊連發 Nano Energy/CEJ: 在海洋多糖基摩擦納米發電機領域發表重要成果 2025-02-28
- 暨南大學劉明賢教授團隊 Nano Energy : 導電聚合物改性的甲殼素納米晶用于摩擦納米發電機 2025-01-17
- 東華大學朱美芳院士/葉長懷團隊 AFM:具有優異力學和隔熱性能二氧化硅/芳綸納米纖維雙網絡復合氣凝膠纖維用于耐火型摩擦納米發電機 202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