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香糖 (chewing gum)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糖果之一。考古學家發現,早在有歷史記載以前,人類的先輩就愛咀嚼天然樹脂 (resin),從中取樂,這是最原始的“口香糖”。口香糖在咀嚼過程中,既能清潔口腔和牙齒,還能通過咀嚼帶動面部肌肉運動,同時在認知學領域也具有多重功效。但如果吐在地上、地毯上和粘在衣物上就會粘染灰塵和細菌,并且難以清除掉。有報道2002年國慶節長假過后,天安門廣場留下了十幾萬口香糖的痕跡,平均每塊方磚粘有十幾塊口香糖,因怕損壞方磚,只能采用人工鏟除的方法,上百名環衛工人用了整整一個星期才將口香糖痕跡清除,為了口腔文明卻丟了“文明”。
近年來,隨著各類柔性可穿戴傳感器蓬勃發展,可穿戴類電子產品已經被廣泛用于各種人體運動信號的檢測,但是目前絕大多數已知的傳感器是很難兼具實現大規模低能耗制備和長期無毒害穩定性使用,與此伴隨而來的問題是大量的資源浪費以及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近期,東華大學武培怡教授課題組另辟蹊徑,提出了一種利用咀嚼后的口香糖在 6 M NaCl或食用鹽水溶液中進行固定方向多次拉伸的方法來制備電容式可穿戴傳感器。整個制備過程是綠色無污染,低能耗且可在家庭廚房里輕松實現,同時使得小小廢棄物有了華麗大轉變。
此前,武培怡教授課題組報道了一系列水凝膠和彈性體材料用以模擬生物皮膚組織的力學、傳感、和刺激響應特性:實現了離子皮膚的自修復特性 (Adv. Mater.2017, 29, 1700321)、雙模式感知及廣譜可調的力學性質的 (Nat. Commun.2018, 9, 1134)、光學和電學性質的同步響應 (ACS Nano, 2018, 12, 12860-12868), 集成溫度、濕度、應力、和應變的多重感知功能的離子皮膚 (Mater. Horiz.2019, 6, 538-545), 提出分子協同策略優化了本征可拉伸導體的力學性能以及實現對液體分子的感知功能等(Nat. Commun. 2019, 10, 3429), 以及可食用面團離子皮膚傳感器(Adv. Funct. Mater. 2020, 30, 1908018).
本工作為響應國家“十四五”戰略規劃的號召,解決傳統傳感器制備過程中高能耗和生態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矛盾, 而開發的一款可低成本大規模制備和可重復使用的可穿戴傳感器。通過將咀嚼后的口香糖在 6 M NaCl或食用鹽水溶液中進行拉伸來制備電容式傳感器。相關工作以“Recycled Iontronic from Discarded Chewed Gum for Personalized Healthcare Monitoring an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Encryption”為題近期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1, doi.org/10.1021/acsami.1c00402)上。由于口香糖具有獨特的任意可塑特性,可輕松在任意表面被緊密貼合(圖1)。
圖1. 可回收再利用的口香糖/NaCl傳感器的制備,具有超強的可任意塑性(d-i)和貼合能力(j-k)。
結合平行板電容器設計理念,他們構建了一種三明治式口香糖/NaCl傳感器,其受到拉伸時具有線性穩定的應變-電容響應靈敏度,在一定壓力范圍內,具有可逆的靈敏的壓力-電容響應。將口香糖/NaCl傳感器貼在木上,可以實現對連續不同彎曲動作的靈敏檢測。
圖2. 口香糖/NaCl傳感器電容響應機理示意圖及在假肢規律運動時檢測效果。
將口香糖/NaCl傳感器貼在人體上,也可以實時感知人身體的微小的情緒變化及喝水動作、手指彎曲、行走動作和腳踝彎曲等。同時傳感器電容受外界環境 (20-90 RH%, 20-90 ℃) 影響較小。將NaCl換為可食用鹽后,新傳感器仍具有對應變有著超快響應能力 (<300 ms),他們的口香糖/食用鹽傳感器在制備價格和可重復利用性方面有著非常大的優勢和競爭力 (圖 3i)。
圖3. 口香糖/NaCl傳感器在人體實際運動信號上的檢測效果。
此外,他們設計的這款傳感器憑借優異的信號可重復性和穩定性,通過手指規律性彎曲傳感器,控制彎曲角度可實現對信息進行加和傳輸。這種方法保證了信息加密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信息泄露。通過這種方法可傳達“I LOVE FDU”這樣的愛情密語。
圖4. 口香糖/食用鹽傳感器作為信號發射器對信息進行Morse code轉碼加密傳輸。
作者利用咀嚼后的口香糖和NaCl (食鹽水) 制備了一款可在實驗室或廚房中大規模制備低成本, 無污染和可重復再利用的傳感器。其制備過程是綠色、無污染和低能耗的。該傳感器具有高可塑性,可用于連續實時檢測人體信號,以及基于Morse code原則實現對重要信息進行加密、保存和傳輸。這種傳感器設計理念為研究者們在下一代智能可穿戴傳感器制備材料選擇上提供了一種新思路,以及拓寬了傳感器在個性化的人體健康檢測和信息加密傳輸方面的應用。
該課題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51733003) 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1674025) 等項目的資助與支持。復旦大學高分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程寶昌為文章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為武培怡教授。
論文鏈接:https://dx.doi.org/10.1021/acsami.1c00402
- 孫其君研究員團隊 Adv. Funct. Mater.:多功能離子凝膠纖維膜用于能量離電皮膚 2023-05-17
- 華南農大胡傳雙教授、林秀儀副教授、徐江濤副教授 Adv. Sci.:雙網絡離子水凝膠實現可穿戴電子器件電磁屏蔽與自供電傳感一體化 2025-07-03
- 華南理工江賽華教授課題組 CEJ:基于3D打印技術構建的可穿戴柔性觸覺摩擦電傳感器在材料感知領域的應用 2025-05-29
- 深圳技術大學史濟東等 Carbon:基于石墨烯-納米纖維素復合薄膜的自修復應變/濕度雙模傳感器的設計及在可穿戴呼吸監測的應用 2025-05-28
- 南方科技大學郭傳飛教授團隊 Matter:柔性傳感器界面再突破 - 超細微柱賦能強韌粘接與高靈敏感知 2025-07-01
- 西華師范大學劉琦課題組 CEJ:無引發劑太陽能光聚合制備高性能、寬環境適應性和可回收水凝膠傳感器 2025-06-26
- 澳門大學周冰樸團隊 ACS Nano:基于具軸向拉伸磁化傳感器的表面粘附仿生傳感 202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