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大多數活體組織都是由軟硬各向異性的成分共同構建而成。這種“磚塊-砂漿”的半剛性三維復合結構既保證了足夠的機械強度,又賦予了組織顯著的功能自適應性,現已發展成為超材料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的一種全新策略。以金屬有機框架(MOF)為例,這是一種由金屬離子與有機配體通過配位鍵自組裝形成的分子內孔隙的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由于有機配體和金屬離子的排列具有明顯的方向性,MOFs可以形成形狀規則、孔隙均一的框架結構,從而表現出卓越的選擇性、相溶性與可修飾性。然而,MOF的剛性結構一旦形成就難以發生改變,即使引入一些功能化的“半剛性”橋連配體也無法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孔徑和選擇性的調節,缺乏足夠的靈活性。
圖1. 熱誘導的MOPF孔徑變化示意圖
圖2. MOPF孔徑的熱調節性
圖3. MOPFs在不同溫度下的CO2吸附等溫線和TPE熒光強度
相關研究成果以“Thermo-regulating Mesoporous Semi-rigid Metal-organic-polymer Frameworks for Controllable Adsorption and Confinement”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并被選為當期的內封底和亮點論文。其中,碩士研究生李萬江和董姣為本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華南師范大學先進信息材料課題組李皓副教授和王耀教授為通訊作者,華南師范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
華南師大王耀教授領導的先進信息材料(AIM)課題組在光、電、氣體和溫度等響應型功能信息和智能傳感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近三年已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Advanced Science》、《Small》、《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ACS Sensors》等國際期刊上發表30多篇原創性學術論文,提升了華南師范大學在功能信息和智能傳感材料領域的學術影響力。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39/D3TA00401E
- 東華大學武培怡/焦玉聰團隊 Adv. Mater.: 弱偶極效應實現高性能貧電解液鋅電池 2025-04-27
- 川師大趙麗娟教授、王義副教授 Mater. Horiz.:通過協同氫鍵和偶極-偶極交聯構建超高拉伸、自恢復、自愈合且粘附性水凝膠 2025-01-10
- 上海交大莊小東、王天富/北科大張娟 Adv. Mater.:偶極增強聚合物促進大電流電催化二氧化碳制乙烯 2025-01-02
- 華南師大先進信息材料課題組《ACS Macro Lett.》:智能栓塞劑 - UCST自定位微籠 2023-02-26
- 中國醫科院張明明、寧大趙傳壯 Biomacromolecules:具有強氫鍵的反應性UCST聚合物用于簡便的聚合物-蛋白質共組裝 2022-04-13
- 復旦大學彭娟課題組 Chem. Mater.:苯并噻二唑基共軛高分子的溶液態聚集對薄膜態結晶取向的影響 2024-04-13
- 吉林大學陸丹教授課題組在聚芴溶液中分子鏈構象及其凝聚態結構形成動力學演變過程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