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胺類單體的水相溶液和酰氯單體的有機相溶液經液-液界面聚合合成的聚酰胺納濾膜,可廣泛應用于飲用水深度凈化、藥物提純、離子和分子篩分、鹽湖提鋰、海水富鈾等,其納米/亞納米尺度的分離能力源于尺寸篩分與電荷排斥的協同。因此,納濾膜的荷電性設計對于其分離性能的精細調控與應用開發至關重要。基于哌嗪和均苯三甲酰氯聚合而成的聚哌嗪酰胺納濾膜已取得巨大的商業成功,但固有的負電性限制了其在多種分離需求中的效用,例如面向鋰資源提取的鋰/鎂分離。究其本質,聚酰胺的固有負電性源于未反應酰氯基團的水解產生大量羧基。這是由于界面聚合過程中,由胺類單體的水相溶液擴散進入酰氯單體的有機相反應區的哌嗪總量較低,生成交聯聚酰胺網絡時酰氯單體往往過量且殘留大量的未反應酰氯基團,極易水解形成荷負電的羧基。似乎可簡單地改變哌嗪的單體濃度及其與酰氯單體的比例來調節聚酰胺膜的荷電性,但往往導致哌嗪在水溶液中本體擴散和有機/水界面擴散的同步變化,由此衍生出狹窄的荷電性調控窗口在技術上缺乏實用性。理論上應在界面聚合過程中對哌嗪單體的本體擴散和界面擴散進行去耦合,才能設計與合成擁有寬荷電性窗口的定制化聚酰胺納濾膜。
圖1. 常規烷烴-水界面聚合體系通常需要引入額外的后修飾步驟來調節聚酰胺納濾膜的荷電性,而烷烴-離子液體/水體界面聚合體系可通過改變離子液體的比例一步法實現聚酰胺納濾膜荷電性的寬窗口調控
圖2. 聚酰胺納濾膜表面荷電性的雙重翻轉性質與正電性起源
圖3. 不同離子液體含量下本體擴散與界面擴散去耦合調控原理
總之,SIEPM發展的離子液體介導界面聚合已在合成定制化聚合物納米薄膜方面展現出獨特的優越性,它將使更多新穎的界面聚合過程與創新的聚合物分離膜材料成為可能。
原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6580-6
- 吉林大學李洋課題組 AFM:通過離子液體陰離子-陽離子協同作用解鎖固體全疏光滑涂層的室溫自修復 2025-05-08
- 浙理工王新平/周嫻婧與斯德哥爾摩大學Jiayin Yuan教授ACS Macro Lett.: 溫控“開-關”的三氮唑聚離子液體催化劑 2025-04-25
- 東華大學武培怡/劉凱團隊 AFM:氟化離子液體直接用作水下粘合劑 2025-03-26
- 華科大/哈工大 Adv. Mater.:類固相限域界面聚合 - COP 膜受控 2D 生長的通用平臺 2025-07-16
- 浙江大學徐志康/張超/楊皓程團隊 Prog. Polym. Sci.:界面聚合可控性的熱力學與動力學思考 2024-04-13
- 哈工大邵路教授團隊 Matter:高效離子/分子分離的共價有機框架膜 2024-02-22
- 貴州大學劉玉飛特聘教授團隊 Macromolecules:通過調控氫鍵網絡合成α晶型低吸濕生物基聚酰胺5652 202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