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可穿戴設備的興起,人們致力于發展具有與人體皮膚相似感知功能的智能紡織品。然而,迄今為止,能夠感知外部危險、特異性識別且準確定位人體手指觸摸的智能感知紡織品仍有待實現。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清華大學化學系張瑩瑩教授團隊制備了具有優異電學和力學性能的蠶絲基離子水凝膠(SIH)纖維,并基于此設計了一種智能感知紡織品,該紡織品能夠快速響應外部危險,如火燒、水浸和銳利物劃傷,以保護人體/機器人免受傷害;同時,還設計了能夠特異性識別、可準確定位人體手指觸摸的感知紡織品,使其可以用作柔性的可穿戴人機交互界面,以輔助人們便捷地控制遠程終端。通過連續濕法紡絲和溶劑交換制備的SIH纖維,由于其內部的半結晶和高取向結構、離子液體的加入,而具有出色的斷裂強度(55 MPa)和延展性(530%),以及穩定且優異的導電性(0.45 S·m–1)。基于此纖維設計的織物在智能可穿戴設備與柔性人機交互界面等領域展現出重要的應用潛力。4月17日,該研究以題為“Intelligent perceptual textiles based on ionic-conductive and strong silk fibers”的論文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Nat Commun 2024,15,3289)。文章第一作者是清華大學陸浩杰博士。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
圖 1:SIH 纖維的制備過程、形貌、可編織性與柔性電學應用。
作者利用從蠶繭中提取的絲素蛋白制備了紡絲原液,并采用連續濕法紡絲方法制備再生蠶絲纖維。將該纖維通過含有離子液體([Emim]BF4)、甘油和水的溶液中以進行溶劑交換,制備了蠶絲基離子水凝膠(SIH)纖維。該纖維展現出良好的柔性、透明性和可編織性。并且基于良好的導電性,可以用作電致發光器件的柔性透明電極。
圖2:SIH纖維的組成成分和內部結構分析。
通過熱重分析、能量色散光譜(EDS)與紅外光譜證實了[Emim]BF4均勻地分布于SIH纖維中。熱重曲線中位于350℃的重量損失歸因于[Emim]BF4。EDS圖譜中的元素F歸屬于[Emim]BF4。紅外光譜中位于1169 cm–1處的峰可歸因于[Emim]+環中C?N?C的不對稱振動。與此同時,紅外光譜與偏光顯微鏡圖片證明了SIH纖維的半結晶結構與高取向結構。
圖 3:SIH 纖維的力學和電學性能。
SIH纖維表現出優異的力學與電學性能。其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分別達到4 MPa和530%。而進一步的牽伸處理(溶劑交換前)可以將其拉伸強度提高至55 MPa,比之前報道的水凝膠纖維(<10 MPa)高出數倍。其離子電導率可達0.45 S·m–1,并且在放置3周后或在各種機械刺激(按壓、彎曲、拉伸)下能夠保持穩定。
圖 4:SIH纖維對火、水和銳利物的電學響應及其機理,展示了在識別危險方面的潛在應用。
作者探索了SIH纖維在危險感知智能紡織品中的潛在應用。通過將SIH纖維集成到商業手套中,設計了一種用于仿生機械手的智能防護手套。當暴露在危險條件(火、水和銳利物)下時,智能手套會產生特征的電學信號,以準確地識別這些危險。
圖 5:SIH 纖維基感知紡織品用于高精度人機交互。
進一步地,作者使用SIH纖維設計了可以特異性識別、準確定位人手觸摸的纖維與織物。首先制備了SIH纖維基織物:將單根SIH纖維集成到商業織物上,或將其編織成平紋織物。通過電路系統設計,可以特異性識別和準確定位人手觸摸的位點或區域,這使其不同于對任何物體接觸/按壓都產生響應的壓阻型或電容型傳感織物。當人們穿戴由SIH纖維制成的織物時,可以通過對其進行觸摸以控制遠程終端。
原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7665-y
- 深圳大學田雷課題組 Macromolecules:超拉伸、抗裂紋擴展和抗沖擊的離子導電離子水凝膠 2025-04-15
- 阿爾伯塔大學曾宏波教授 AFM:皮膚角質層啟發的本征保濕抗凍兩性離子水凝膠用于智能柔性傳感器 2025-04-14
- 浙工大楊晉濤/鄭司雨團隊 Macromolecules:基于鐵鹽強化兩性離子水凝膠 2025-03-08
- 廈大廖新勤 AFM 后又發 AM : 章魚觸手啟發的邊緣智能觸摸意圖識別的傳感器內自適應積分 2025-05-03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課題組 Adv. Mater.:混合式3D打印剪切變硬彈性體,實現力學性能增強與智能可穿戴一體化設計 2025-04-28
- 告別“電線纏身”時代 - 清華大學任天令教授團隊 Nat. Commun.:研發出可穿戴心電“電子紋身” 2025-04-08
- 港科大申亞京教授團隊 Sci. Adv.:觸覺交互系統可促進以手為中心的人機交互 20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