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態光子晶體(Liquid Photonic Crystals, LPCs)是由微納尺度的組裝基元在液體介質中自發形成的周期性結構,可通過光子帶隙效應和布拉格散射選擇性調控光的傳播。與傳統光子晶體材料不同,LPCs表現出獨特的流動性和動態可逆性,其結構和光學特性可根據溫度、電場和磁場等外部刺激動態調節,在新型傳感器、智能顯示器和防偽技術的應用中顯示出巨大潛力。
近年來,膠體納米微球憑借其高效自組裝特性,已成為構建LPCs的重要基元。然而在低固含量體系中,無序分散的納米微球難以自發有序組裝。目前常規LPCs制備策略主要依賴于物理濃縮、化學聚合或外場(如電場/磁場)誘導以縮短球間距,進而形成預結晶團簇。相比之下,通過誘導劑調控低固含量分散液實現自組裝的方法仍鮮有報道,其誘導機制與可控構建仍缺乏系統性研究。
圖1 PAA-b-PS納米微球的制備
圖2 聚合物誘導PAA-b-PS納米微球分散液形成LPCs
圖3 不同誘導劑的誘導效果以及誘導機理
為進一步探明親水性高分子材料的誘導機理,采用低場核磁共振(LF-NMR)表征體系中水的結合狀態和分布。結果表明,在低固含量PAA-b-PS納米微球分散液中, 部分水分子被PAA-b-PS納米微球的羧基表面吸附而表現為結合狀態,其余水分子則以游離狀態存在;加入CMC后,其鏈上的羧酸基團與自由水發生強結合,將體系中大量“自由水”轉化為“結合水”或“半結合水”。
圖5 LPCs水凝膠的DLP 3D打印
基于上述低固含量PAA-b-PS納米微球LPCs的形成機理,作者對CMC進行光敏改性,使其適用于數字光處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 DLP)3D打印技術,最終實現了具有精細結構LPCs水凝膠的三維成型,如圖5所示。
相關成果近日以“Synergistic Hydrophilic and Electrostatic Induction for Liquid Photonic Crystals of Poly (acrylic acid)-block-Polystyrene Colloidal Nanospheres from RAFT-Mediat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為題發表于《Small》,DOI: 10.1002/smll.202410729,通訊作者為浙江理工大學黃益副教授、邵建中教授和蒙納士大學(Monash University)San H. Thang教授,第一作者為浙江理工大學紡織科學與染整工程碩士生張旭。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 52103068)、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LY21E030019)、蘇州大學紡織行業絲綢功能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No. SDHY2234)和中國留學基金委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smll.202410729
- 廣東工業大學譚劍波-張力課題組:基于氧化還原引發RAFT乳液聚合的聚合誘導自組裝體系 2019-09-30
- 暨南大學寧印教授 Angew:單晶顆粒內部微觀結構的空間調控 2025-05-05
- 復旦大學王國偉團隊 Macromolecules:突破自組裝技術新邊界 - 高固含量下嵌段共聚物的熱誘導自組裝與熱誘導協同自組裝 2025-04-27
- 化學所劉國明研究員/國科大王洋副教授 JACS:單催化劑無鏈轉移試劑合成烯烴嵌段共聚物 - 介紹及一作解讀 2025-04-16
- 東南大學李全院士團隊 PNA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微管膠體機器人 2023-09-08
- 浙理工邵建中教授團隊 Small:基于高濃度納米微球合成的液態光子晶體及其在紡織品結構生色中的應用 20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