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玉專訪:“隱居”武大22年,從未對中國教育置身事外
2010-06-24 來源:新周刊
2008年3月22日,他關閉了講座。“鑒于身體、年齡,我不適合作大范圍的講座。”每次外出,老伴高偉都很擔心,劉道玉舉著手機說:“這就是老伴呼喚我的通話器。”
當他最后一場公開演講完畢后,學生們熱烈的掌聲長達半小時。所有學生都不退場,他只得穿過人群,但未料到1000多人尾隨出來,他不停地說: “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我的講座門關了,但我的家門沒關,歡迎你們隨時家訪。”講到這個場景,劉道玉臉上的神色豪情萬丈,露出開心的笑容。
一位聽完講座的學生在日記中說,得以近距離接觸老校長,來武大幾年的愿望終于實現了:“老校長是我們心目中永遠的校長,直到今天,老校長翩翩的風度,敏銳的思維,遠瞻的眼光,和藹的態度,可敬的人格,武大歷史上無出其右者。”
大學之魂是校長
時至今日,劉道玉仍能脫口而出至少200位學生的名字,他一直想把他的優秀學生作為創造性教育的案例來進行跟蹤研究,這是他下一步的工作。他對教育的洞見,不避名賢,客觀公正,他評論孔子:“孔子是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他也有很多先進的教育思想,但是他沒有形成完整的教育理論。”他評論蔡元培: “在中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基本上都是西方的,沒有形成他自己的理論體系。”
武大畢業的主持人竇文濤在一次采訪中說:“我想我們那時候要感謝校長劉道玉,開明。學分制,學生可以不上課,老師上課不點名,非常寬松。不愛讀書你就去實習,考試時再回來。”這種影響持續到上世紀90年代,現為南方都市報視覺總監的王景春回憶說:“我經常去湖北美術學院聽講座,跨校也能算學分。”
作家野夫忘不了自己蒙冤在武漢坐牢的情形,老校長和同學李為去看他,監獄長得知是老校長來看學生時,將自己的辦公室騰出來,任其長談。劉道玉當年受聶華苓搞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坊的影響,率先搞起了作家班,與時任作協主席王蒙培養“學者化的大作家”的理念不謀而合。“野夫是作家班的學生,我很欣賞他的道德文章。”劉道玉談起得意門生來時,仍是滿臉動情。
劉道玉稱:“大學之魂是創造。”他說:“我畢生研究創造教育,古往今來,人類的一切物質文明,無不是人類智慧創造出來的。”他將古往今來的人才觀歸結為五種:工具型、知識型、全面型、智能型和創造審美型。在上世紀80年代,作家金馬在自己所著的《生存智慧論》中引申和發揮了這一思想。
最讓人感動的一幕是,當劉道玉每到一處講座時,都有當年的學生,拿著畢業證書恭恭敬敬地請他在校長一欄補簽上大名。顯然,官位與學位、權術與學術,在這種“待遇”上已有了分野。劉道玉,這位電影《女大學生宿舍》中大學校長“路石”的原型,“隱居”武大22年,但卻從未對中國教育置身事外。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華中大陶光明教授團隊《National Science Open》:智能織物空間助力數字醫療教育 2023-01-03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
- 沉痛悼念著名化學家、化學教育家程镕時院士 2021-02-09
- 劉道玉:中國大學患了“狂躁病” 2012-05-29
- 劉道玉專訪:瞎指揮等五大歪風造成中國高校不正常現象 2010-12-07
- 武大前校長劉道玉新書出版 建言中國高教改革 201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