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許智宏院士:轉型期如何重塑大學精神
2011-03-10 來源:科學時報
記者:說到大學的生存環境問題,近來炒得最熱的一個話題是大學的去行政化問題,對于大學校長的行政級別你是如何看的?現在教育部推行大學的改革,許多人提倡首當其沖應廢除大學校長的行政級別,這種做法是否會直接觸及大學校長的切身利益?
許智宏:不當校長我可以當教授,可以去教書,我從來都沒有很看重北大校長副部級的待遇,我并不靠這個頭銜吃飯。尤其對于有學術背景的校長而言,并不把這個太當一回事的,也沒有因副部級增加他們的工資。
中國社會各界的行政級別,不僅大學,科研院所、醫院等事業單位均有級別。我個人支持取消大學校長的行政級別。關鍵在于,在目前這種狀況下,如果只是把大學的行政級別取消,問題是否就解決了?
大學的去行政化關鍵有兩點:首先是政府主管部門要真正放權,讓大學有更多的自主權,讓大學校長有更多自主權,自主辦學;其次是大學內部要有規范管理,使教師也包括學生有更多發言權。
具體地說,就是校長治校,教授治學。當然,學校內部也有制約和監督的機制,如教代會、職代會,同時應發揮主要由教授參加的多種機構的功能,如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學校的規劃委員會等。北大是一個相當民主的大學,但北大幾萬人,每件事都讓教授來決策,教授也不一定會來,特別是知名的教授都很忙。所以接下來要思考如何發揮各方力量,建構一個比較好的相對定型的民主機制。這是今天的大學最急需的。
這也就是當年我們著手制定北大章程的原因。很遺憾我離任了還沒有完成,這個章程相當于是“北大憲法”,正因如此,出臺還是要很謹慎。
讓大學徹底去行政化,我雙手贊成,但是國家要有政策配套。如果大學的人才流動到社會其他部門,目前常遇到的問題是對方會問你是什么級別的,人家是按級別來安排工作的。
記者:在你的教育生涯中,大學辦學缺乏自主權是否正是束縛大學發展最重要的因素?能否談談你9年校長生涯最深的體會?
許智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強調,要“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現在很多校長也在呼吁,要給大學更多的自主權。這當然是影響大學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問題可能一時解決不了,但并不意味著在校長的職權范圍內什么事都不能做,至少做得好一點吧。從這個意義上講,我一直是在盡我所能。我之所以崇拜蔡元培校長,尊崇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提倡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是因為做到這些我們就真正回到大學的本意上來了。
大學不可能離開社會獨立存在,大學需要社會各方面、政府的支持和資助,因此也會受到各個方面的壓力和影響,但大學與社會至少應保持一定距離,要守住我們最基本的底線。現在的問題是學術界很多方面跨越了底線。
過去10年中,很多硬指標我們都有進步,像在Nature、Science這樣國際第一流雜志上的論文數目增加了不少,在國際的大學排名中,也終于有中國的大學了,但我們研究工作總的質量怎么樣?哪些研究領域是由中國人開創的?中國很多事情到一定的時候都會走極端,追求數量、跟風。大學的很多方面是不能量化的,這是我幾年來最大的感觸之一。
基礎教育的狀況會直接影響大學的人才培養。素質教育講了很多年了,但應試教育的格局基本上沒變。我的高中時代也沒有什么文理分科,大學的錄取率比現在低得多,也沒有像現在如此分數至上,也沒有“黑色的六月”。
所以實施素質教育,真正使中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使他們關心社會,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不僅是高考要改革,中學的老師、家長和社會等多方面都需要共同努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社會轉型期大學精神重塑與創新人才培養 2012-06-11
- 建設現代大學制度關鍵是弘揚大學精神 2010-12-23
- 人大校長紀寶成:實用主義遮蔽了大學精神的光芒 2010-12-06
- 許智宏:大學排名是中國大學校長頭上一把劍 2011-05-05
- 許智宏:對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的思考 2010-12-23
- 許智宏歸納學術不端12種表現:現行管理體制是不正之風溫床 20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