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許智宏院士:轉型期如何重塑大學精神
2011-03-10 來源:科學時報
記者:每年高考,媒體都會炒北大清華搶狀元,你如何看待此事?
許智宏:能考上狀元當然不錯,但如現在這樣對狀元的炒作全球都少有,狀元僅是比別人多考了一分、兩分而已。記得我去北大第一年,還把考上北大的狀元們的照片貼在三角地,我當時就覺得無此必要,以后就不貼了。但以后每年開學后均會與優秀考生,包括狀元們、奧賽優勝者開個座談會,聽聽他們的體會。我都會對他們說,高考取得了好的成績,祝賀你們,但這只能說明過去,并且全國各省市差異也很大,如果到了北大還像在中學那樣,就為了爭99分、100分,那是沒有出息的表現,我當然希望每個同學把功課學好,但不是為了爭班上第一。
大學應針對每個人的特點和興趣來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正是基于這種考慮,我希望把更多的時間還給中小學生,讓他們的心智和體魄得到全面發展。問題是現在學校、媒體、社會都把狀元炒過了頭,對應試教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記得去年7月下旬,我在廣西出差,一天晚上看當地新聞,正好剛公布高考分數,廣西電視臺的主持人講,現在各個高校在競爭最好的學生,北大清華在爭搶狀元。主持人還說,哪一天清華北大不再比狀元,而是比對國家的貢獻,比對科技創新的貢獻,到那時我們中國才會有世界一流大學。我聽了以后很受觸動。我馬上發了個短信給分管教學科研的常務副校長,說我們講了多少年不要去炒作狀元,希望今年是最后一年。
北大和清華兩所大學應該想明白,我們兩校肩負引領中國高等教育的重任,如果我們做得不好,會影響中國的教育。去年暑假畢業典禮前,在北大舉辦了“創新人才與選拔”中學校長論壇,我當時就希望大家都來淡化“狀元”,并講了,退一萬步講,就算所有的狀元都不到北大來,北大還是北大,因為并不只是狀元才是好學生,中國上千萬考生,除了狀元之外就沒有好學生了?按基本素質,我想至少有5%應是非常優秀的。我們歡迎狀元來北大,但是不要把這個事情看得太重,不要把社會浮躁、追求功利的一面帶到學校,也影響年輕學子的心靈。
記者:是否有了自主權中國教育就能快速發展?中國的教育家是否就能在自主辦學的環境中不斷誕生?
許智宏:做教育家在中國不容易,首先,他必須懂得教育,按教育的規律辦事,熱愛教育,愛老師和同學。我接觸過很多校長,也不能說他們沒有很好的教育理念,而是很多想做的事情不能做、做不了。
比如說,幾年前在上海復旦大學召開研究生院院長會議,我就呼吁要給研究生提高待遇,大學的一個博士生那時每月才有幾百元錢,好一點學校的學生那時也不過千元。我收到過北大研究生同學給我的信,他說,從小學到大學靠父母提供費用上學,讀研究生實在覺得沒臉再問爸爸媽媽要錢了。
我國的科研經費在不斷增加,無論是高校還是科研院所,博士生已成為科研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那時就是沒辦法,因為政策不允許用科研經費支付博士生的津貼。我們的不少經費用途是見物不見人,你可以買一大堆儀器設備,但不能支付人員費用。學校增加了不少經費,但作為校長,可以按你的設想來調動的經費比例很小,顯得很無奈。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社會轉型期大學精神重塑與創新人才培養 2012-06-11
- 建設現代大學制度關鍵是弘揚大學精神 2010-12-23
- 人大校長紀寶成:實用主義遮蔽了大學精神的光芒 2010-12-06
- 許智宏:大學排名是中國大學校長頭上一把劍 2011-05-05
- 許智宏:對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的思考 2010-12-23
- 許智宏歸納學術不端12種表現:現行管理體制是不正之風溫床 20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