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生存和職業發展困境亟須破解
廉思告訴記者,自己曾經做“蟻族”研究,關心底層弱勢群體,大家都評價高,現在關注高校青年老師,很多質疑的聲音便出現了。“社會上有很多人過得比他們慘,他們工資即便不高也不是社會中最低的,每年有寒暑假,在社會上也受人尊重,說他們需要關懷誰信?”
“高校老師這個光鮮的身份之下,容易讓人忽視高校青年教師真實的生存和發展困境。”廉思表示:“關注高校青年教師的生存和發展意義重大。高校青年教師是青年和知識分子的交叉群體,通過高校課堂和網絡社交平臺,他們已經成為一個具有很強社會影響力的群體。而且他們與學生距離近,與學生接觸多,他們的思想和言行也影響著青年人。”
廉思指出,我們用這種一年內發表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多少來衡量一個青年教師,只會制造出一些工匠。現有的學術體制下,高校青年教師科研工作變得急功近利,只注重論文發表數量而不重視科研工作質量。青年教師中還存在一個現象就是重科研、輕教學。老師給學生上課成了“良心活”,備課、講課不夠認真,隨意性較大,課后很少布置作業,課后輔導答疑更少,教學質量因此急轉直下。
“關注‘工蜂’一族的生存和發展意義重大,他們肩負著黨和國家的未來,又在培養黨和國家的未來。高校青年教師的健康發展,也關系著高校的學術品格和教學質量。改善‘工蜂族’的生存環境刻不容緩。”廉思鄭重地說。
呼吁:為高校青年教師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結合調研成果,廉思研究團隊呼吁關注高校青年教師發展困境的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第一,建立公平合理的評價體系,為青年老師提供更多的學術資源。科研項目審批,通常是越小的項目越民主,越大的項目越不民主,導致科研資源分配失衡。建議加大對青年老師科研的資金支持。
第二,為青年老師營造更為寬松的成長環境。明確目標、量化考核的工業化方式,可能遏制了最差的10%的老師,同時也會扼殺最優秀的10%的老師,不利于拔尖人才培養。學術評價更應重質量而不是重數量,建議采用更為彈性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如“代表性學術成果”評價制、“同行評議制”等,延長對高校青年教師的考核與評估時間和周期,允許其用較長的時間推出精品力作,成就“學術大師”。
第三,為青年老師留出特別晉升通道。高校職稱評定仍然存在“論資排輩”,建議在各種管理制度中開辟青年教師特別通道,避免青年教師在各種非學術競爭中面臨不平等的局面,如在各種課題經費、基金之外特別設立青年教師培育基金,給青年教師生存和發展提供可以發芽的“種子”,在各種評先評優機制中特別制定40歲以下青年骨干教師選拔機制和管理辦法,重點扶持有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教師,盡快使一批拔尖人才脫穎而出。
委員建言
高校青年教師的生存和發展也備受政協委員關注。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張全芬、唐瑾等30位委員聯名提交《關于重視和解決高校青年教師生存壓力過大的提案》,詳盡反映了高校青年教師的生存現狀,為改善高校青年教師困境建言。此外,郭晉云、鐘秉林、程天權等全國政協委員近年來也多次提交提案關注高校青年教師發展和生存問題。在此,我們摘登兩篇委員的建言。
——編者
多措并舉為高校青年教師解壓
在高校教師中,青年教師是最大的一個群體,也是學校教學的骨干群體,承擔著高校主要教學任務。但是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大學青年教師難以從容面對生活,高校青年教師面臨一系列的生存壓力。一部分老師為了賺取更多上課費,常年在外上課,早就找不到科研的感覺了;部分青年教師,進行商業化的寫作,為報社、出版社或者替他人寫些論著,賺取些養家糊口費用。還有部分青年教師,幾乎完全脫離本業,或者到公司兼職,或者自家開店鋪等等,這樣已經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學與科研中去了。這種狀況如果長久持續,高校教學與科研質量勢必會下降,人才也會流失。
我們認為需要多方面著手,改善高校青年教師生存困境。首先需要適當提高高校教師待遇,保持工資的穩定增長,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后顧之憂。二是改革管理體制,減輕青年教師的心理壓力。尤其是高校管理體制改革,高校管理民主化、專業化、平等化、去官僚化、人性化等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三是打擊學術腐敗,減輕青年教師的科研壓力。學術資源分配的官僚化、重職稱、重個別高校等情況急需改變,應多給高校青年教師機會與鍛煉。四是提高高校教師社會地位,形成尊重知識、尊重教師的社會氛圍。
——張承芬 唐瑾等30位全國政協委員
加強職后培養解青年教師發展之困
近年來,高校規模急劇擴張的同時,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發展,現狀堪憂。一是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依然存在,中青年教師對人才培養和教學工作的精力投入嚴重不足;二是部分高校缺乏有效的教師職業拓展制度,中青年教師在提升教學能力和水平方面基本上放任自流;三是中青年教師在職業發展和生活條件(如待遇、住房)等方面面臨困難,影響了對教學科研工作的精力投入。這些問題如不引起充分重視并切實解決,將嚴重影響高等教育質量和高等學校聲譽。
首先,建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在預算中大幅增加高校教師發展和職后培養培訓的經費;高等學校亦應多方籌資用于教師職業拓展,尤其是增加用于提高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方面的預算。其次,建議國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重視相關政策研究,加強對高校教師發展的政策指導和項目引導。
此外,政府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中青年教師的生活待遇問題,尤其是靠高校自身力量難以解決或無法解決的問題,切實推動教師隊伍建設。例如住房問題,建議增加專項經費投入,用于有關地區高校教師中青年周轉房建設;制定相關政策,將高校中青年教師納入當地保障房申請系列等。
應該讓高校青年教師體面地生活,擁有良好的教學研究環境,才能使他們盡快地成長成熟。如果不能抓緊對年輕教師的培養,將會嚴重影響我國的創新能力與世界競爭力。
——全國政協委員 鐘秉林
- 清華教授:學術研究不是打仗,不需要什么領軍人物 2018-02-12
- 人民日報:培養世界級大師向短期功利主義說“不” 2015-11-20
- 鄭強校長主持召開貴大學術帶頭人新年座談會 2015-01-22
- 2019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候選項目/候選人審查結果公布 | 多項高分子材料類項目入選 2019-07-24
- 2017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授獎項目 | 高分子科學相關項目 2017-12-04
- “雙一流”政策你真的讀懂了嗎? 2016-08-01
- 中國醫科院藥物所范武發課題組招聘青年教師 - 高分子化學、材料學、藥劑學 2023-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