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創新教育不能僅限于優秀學生
2009-05-26 來源:科學網
創新教育要讓廣大學生受益
《科學時報》:圍繞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需求,很多高校都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進行了探索,華中科技大學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您覺得效果如何?
李培根:我們一直在探索培養創新型人才。我校的辦學理念是“育人為本,創新是魂,責任以行”。“育人為本”,就是強調大學最根本的任務是培養人。我認為,在“育人為本”上,大學的三大功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是不能平行的,也就是說,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也得為人才培養服務。“創新是魂”,強調的是求是求真,要有教育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創新的精神體現在我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努力辦盡可能好的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等。“責任以行”,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大學本身應該承載的社會責任,二是培養的人才應該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從最近這些年來看,我校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做得還是挺好的,可以講已經形成了很好的氛圍和風氣。這是令我非常高興的一件事。
譬如我校最近針對本科生成立的啟明學院,它按照自愿原則,把符合一定條件的大學生創新團隊、實驗班、特長生等遴選進來享受特殊熏陶,也主要是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對于學生,尤其是優秀學生,我們想借此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
啟明學院提倡不同專業的學生一起活動,促進多學科交叉。現在的學生基本上是按專業來培養的,雖然在本專業的基礎上可以選修一些其他專業的課程或修雙學位,但這還遠遠不夠。我認為,真正的學科交叉是讓不同學科的學生有更多機會在一起進行某些學習實踐活動,如在做項目的過程中,不同專業的學生在一起互相交流,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非常有好處。啟明學院還加強與社會、業界的聯系,引導學生與業界聯系起來開展學習與實踐。
在專業基礎上,我們加強對學生宏思維能力的培養,即引導學生在宏觀問題、重大問題、整體聯系上進行訓練和思考,宏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宇宙觀、方法觀、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我校還針對碩士、博士研究生設立了創新研究院,力圖通過大項目的研究,把優秀學生、優秀導師、優質的項目配置在一起,促進多學科交叉,推進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當然,創新教育不能只限于優秀學生。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把創新教育的理念貫穿到日常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活動中,讓最廣大的學生受益。我校近年來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不斷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逐步形成了創新能力培養模式、國際聯合培養模式、學研產聯合培養模式、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等多樣化的培養模式,努力挖掘最大多數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chen)
相關新聞
- 華中科技大學趙強教授課題組《Nat. Commun.》:仿生聚電解質雙水相體系的液體雕塑與固化 2023-04-30
- 華中科技大學王艷教授團隊《Adv. Funct. Mater.》:基于硼酸酯pH響應性的可再生抗菌納濾分離膜 2023-03-28
- 華中科技大學解孝林/王勇團隊《Nat. Commun.》:超支化聚合物的光控可切換聚合新策略 2023-03-25
- 教育部擬出臺措施力促高校創新教育 2011-09-29